預演時,一直想像,到底同學心裏在想什麼?
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還是有聽没有到,亦或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還是老師私卡也很煩?(看來老師很尊敬同學的意見哩!)
亦或正值9年級青春期的同學,實在也無意去在乎這公演?
只是心掛升學?畢業?同學分離?
還是儘管擁有看似大人般壯碩的體魄,其實還是15歲的靈魂呢?
近距離觀察和交談,才知這些同學,實在超乎我的想像.
看似散亂的節奏,慵懶的氣氛,在老師一一的排序下,似乎又有了順次.
後台裏一個個漫無目的的靈魂,在魔棒的指揮下,又可以立刻回神,
整個下午的觀摩,實在很懷疑同學的潛能,到底可以被激發到何種程度?
反覆師生間劇場表演的溝通,讓人想起莎劇之所以會成為精典,
既是在這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下,
以各種不同的觀點,賦予劇中人物不同的意涵!
若是如此,那師生間自由無邊的意見交流,協調
看似無厘頭,却又不著邊際的奇想,不也可能造成不一樣的新意呢?
私下聊天,才知很多學生不是在地宜蘭冬山的學生,而是來自宜蘭縣各地的子弟,
上下學通車,少則半個鐘頭,長則上1小時,是集寵愛資源於一身的台北都市,所無法想像的.
有的住在台北的家長,想讓自己的子弟,多一份不同於台北制式學制的選擇,
想經設法的來到學校,租用附近的民宅,只想讓家中子弟,看看有没有可能打開不一樣的未來.
也因如此讓人實在好奇,這些與原來鄉村差異頗大的地方學校,
到底能帶給這些來自四面八方,成長中的靈魂,怎樣的火花?
一想到在這鄉間偌大的綠建築中,15歲的同學們,
正在排演16,17世紀的莎翁名劇,
四處空曠的校園,環形般無燈無電的劇場,
仿拂人們坐著時光機,回到16,17世紀時英國的田野劇院!
哈姆雷特的預演,在黑白的光影下,絕對的色彩,靈魂散發的能量,
這時的哈姆雷特,會是英國文學戀母弒父情結下的繼承版,
還是已轉化為台灣文化,如入鄉野般,再創新文化火花的混合版?
結果如何,實在讓人期待.
下一個,會是真我嗎?
這扇窗,有辦法跨過去嗎?
面對未來的公演,勤練的武藝,應該用的上吧!
鋼琴下的沉思的靈魂,是還没上場的士兵!
無懼專注的燈光與聲控,誰說他們不專業.
就算一旁看似漫散的同學,其實是專心的在做紀錄的!
2 則留言:
拜讀一系列的作品,總期待下一篇的出現.謝謝您細膩的觀察與熱情的分享.和孩子們的工作,藏有無限的養分,歡迎您再度和我們相遇.
慈心詩閔老師
老師不好意思,這麼晚才把想法和心得分享.
台灣能有慈心這樣的學校,實在很讓人感動.
到現在還是很好奇,到底是怎樣的passion,
讓這些老師,家長,體系,運作在一起?
而孩子們的無窮可能,真的是我們低估他們了!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