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

分享

華德福--哈姆雷特(1)上課的九年級


初春,受朋友之邀,看看一個本被荒廢很久的學校,如何被一所教育機構,起死回生.
本想來看看建築與人們,廢棄與利用,自然與建設的主題,
却因好奇於新一代學生的教育,掉入了旁觀第三者的游離時空.
大人,家庭,組織,老師,學生,制度,生活的辯証空間,
是實驗,也是實踐,尤其在宜蘭這田野上,居然看到另一種學習的可能.
而這些紀錄,也不是教學採訪,更不是教育觀光,
(其實中文教育二字,己隱含由上至下的意圖)
個人也不是著名雜誌編輯,本格也不是被置入行銷的部落客,
純就只想離開不同於台北的環境,進入一個不知為何,也不知目的時空,
想像一下,這社會生活的型態,是否有更多不一樣的可能.


巧遇,這正準備將在星期六公演戲劇的班級,
而哈姆雷特,好久不見,是讀書時文學院裏熟悉的劇本.
印象中大一大二的精典文學話劇,如今居然出現在....九年級的畢業公演.
心中的狐疑與落差,自己有點招架不住,
是社會強迫新一代快速的被迫成長,還是現在的朋友,自己就已可以自我成長呢?
好奇的我,和Wolf驚奇的對看,想看看倒底這個班級,會碰出怎樣的火花?


隨意的教室,没有特定的位子,
開放式的討論,也没有強迫性的回應,
有躺,有笑,有想,有思,有回應,也有不認同,
這要是在以前中學時期,根本不會存在的教室氛圍,居然存在.
學生興高彩烈,如火如荼的在課堂上,
腦力激盪,為心目中美好的劇情,添加元素.
泥塑假面的臉孔,平放在課桌上,似乎也想知道,你們倒底要怎樣扮演?

誰是哈姆雷特,誰又是母后,你要弒誰,誰又要被你弒掉?
要砍的兇勇,還是只要意境就好?劇本要刪減那段,重點又要舖陳那些?
這些以前好奇又熟悉的劇情,一一的又浮現回來,


開放的討論空間,没有線性的思維,
總担心過於自由的交流,掉入無可回溯的結局,
面對看似没有共識,又如散沙的結論,
二個小時,早上的課程,讓我們這對解嚴前受傳統中學教育的旁觀者,
實在有點替他們捏把冷汗.



不過套一句最近的口頭話,學生們,似乎非常的"淡定"呢!

2 則留言:

扮臥虎,何必藏龍 提到...

這種受教育的方式,才是真正的讀書呀~

Inhelix 提到...

我們是teach,不是educate哩!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