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分享

台灣街屋復興--好記阿美飯店的剪黏招牌


木雕,石雕,剪黏,跤趾燒,彩繪,是台灣傳統廟宇建築文化裏的主要表現技藝,其中跤趾燒及剪黏,是最不易保存且最容易受天然氣侯影响而老化或損壞的藝術,尤其當此二者技藝長期被曝露在戶外時,如屋頂上,就有時間壽命上的先天限制,也因如此,台灣經典的廟宇,絕對不能不提這二種作品,而各大廟也多以擁有過去大師級的剪黏及跤趾燒為榮,進而成為很多香客及廟宇藝術愛好者所追逐的要點.

不過,經歷近來拼場廟宇修建文化的衰落,很多傳統技藝都已自行找其生存的路,很難能再靠廟宇的修建來養活自己,較著名的大師多轉入學院幫助興新學梓,難得回歸到純建築需求的商業結構裏再創春天,不過台北市吉林路這家著名的好記台南担仔麵,在老闆愛好蒐購台灣傳統文物興趣下,就商請了設計師找剪黏師傅做了這整面四層樓的剪黏佳作,來美化新成立的阿美飯店(其實也成立好一陣子了).讓本已很台灣很道地的好記,生意好上加好,也讓四處各國來台北的客人如日本人,大陸人,每每經吉林路,必難忘懷這面剪黏.我常想,這樣的建築裝飾與傳統藝術的結合,等於在幫被解構的傳統技藝,找尋到再結構的可能,而這種民間自覺的結構,主要還是要台灣對自己文化的信心,真心找到自己在地信仰的美學價值,這樣的深耕,傳統技能的保存,才真有可能,若一味文創文創,連自己真正的文化根基是什麼都不自知,那如何找到創意的來源呢?


牌匾頂端有八仙及五獸(虎象龍麟獅),八仙的表情及五獸的毛髮都製作的唯妙唯肖.細緻而秀雅,應為老師傅傑作
而好記底牆舖以馬賽克,更是台灣廟宇裏常見的技法,加上二側的螭虎及細緻的松竹,不仔細看還不知作工精彩


阿美二字旁的"童叟無欺""衛生第一",加上一旁的鯛魚,龍蝦,龜仙,蝦將,草蝦以及現在最紅的章魚哥
真是道盡阿美飯店裏所提供的各種台菜料理海鮮的精髓


"用料上選""貨真價實",以及一旁的各種海底仙人,構造出一幅富有趣味的餐廳招牌,這種純台菜的餐廳味道,
印象中只有以前的海霸王可以比擬,但我感覺好記這棟阿美,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PS:聽說,這樣一個牌匾,就花了將近NT$2,XXX,XXX.

2010年7月27日

分享

外公的青瓷煙灰缸


青瓷的喜愛,我想對我自己而言,應該要從我外公床頭櫃上的煙灰缸開始說起,這個煙灰缸,幾乎是我小時侯每天會看到的器皿,每天看著老煙槍的外公,常常把燃燒到一半的黃長壽放在上面,看著被燃燒的煙渺渺上昇,那樣的組合及場景,難以忘懷.直到長大上了大學,某一天回去大龍峒看外公外婆,看著阿公又拿起已點燃抽到一半的香煙放在這個煙灰缸時,仔細一看,才知青瓷的煙灰缸上印著片假名的日文,以及缸底一片寶藍般的釉色稱托其上,好不漂亮,於是仔細詳問下,才知這是阿公以前在日治時期,圓環蓬萊閣附近酒樓裏的東西,而直到今天,那個有時光淘洗過的青瓷,也變成我最喜愛的陶瓷器皿的種類!在往後去日本旅遊時,也常發現一些老日本餐廳,很多煙灰缸也都屬這類型的風格,這應該和日本人對當初從高麗及宋朝傳來的青瓷念念不忘有關吧!而青瓷竟也成為日後找尋茶飲器冊時,我最喜愛的器種.

不過那煙灰缸上的片假名,到底是什麼含義,一直給我很大的疑惑,直到月初心血來潮把他一個字一個字唸出來,還是不知何意,直到PO到PLURK上尋找救兵,網友KAISHAO大一眼便看穿是要由右到左唸,而不是一般由左到右唸,才正式揭開這個存放已久的問題.原來這一個煙灰缸,是啤酒廠給批發經銷商附贈的贈品,有點類似現在買啤酒送開瓶器一樣,上面有四個不同啤酒的日文片假名,ヱビスビ-ル(Yebisu Beer)/サッポロビ-ル(Sapparo Beer)/アサヒビール(Asahi Beer)/ ユニオンビール(Union Beer).

1906年,日本的啤酒廠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成立,合併大阪麦酒朝日啤酒Asahi Beer/日本麦酒惠比壽啤酒Yebisu Beer /札幌麦酒Sapporo Beer,而後又在1933年合併了名古屋的日本麦酒鑛泉Union Beer,且同年在台灣的日本總督府實施啤酒專賣後,才有可能在產品或整合行銷上,有這四個啤酒品牌同時出現在這種贈品上,爾後1949年戰後為因應過度経済力集中排除法,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正式分割為日本麦酒和朝日麦酒,名古屋的ユニオンビール(Union Beer)品牌也就正式消滅,所以這個東西應確認為1933-1945年間在台灣的產物.這樣的機緣,真要感謝網上的K大以及其它網友的協助,讓我能够化解心中存放已久的疑感,也讓我對台灣和日本當時的啤酒產業,有了更新的看法.





延伸閱讀:
Asahi Beer:http://www.asahibeer.co.jp/aboutus/history/
Sapporo & Yebisu Beer:http://www.sapporobeer.jp/company/history/index.html
Kirin Beer:http://www.kirinholdings.co.jp/company/history/history1.html
Suntory :http://www.suntory.co.jp/company/history/index.html?ke=ma
Taiwan Beer:http://beer.ttl.com.tw/02aboutus/abo_a_main.aspx
日本啤酒會社的歷史 http://homepage3.nifty.com/rains/misc/beer.html


2010年7月24日

分享

天才的日記 "菲利普葛拉斯12樂章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


上次看完"乘著光影旅行",就一直想著好像之前和那一部大師自傳電影的感覺很相似,結果發現和之前台灣上映過的現代極簡音樂大師Philip Glass的自傳電影"菲利普葛拉斯12樂章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有像.不過這像的過程,倒和他們工作的屬性及個性有極大的相同,當然這位大師,也是已經紅了40/50年了,其各人在樂壇上的成就和劇場上的表現,已是現階段放眼作曲家裏,少數仍能融和各種藝術表現而與時俱進的,而進入21世紀,他早期提倡的和種音樂結構表現,也越來越為大家所接受甚而歡迎,片中對他個人的生活及家庭,也多有著墨.而最重要的是,讓人了解到這位曾經同時拿到哲學及數學大學學位的天才,作曲是他的算數,而樂譜更是他的日記,也讓人感受到作曲者的心靈自由及私我,若没有社會及環境的支持,實在是不容易逹成,至少在台灣是不太可能.

菲利普葛拉斯這位大師,除了自己作曲交響曲外,也和電影及劇場作合作,前二三年在陳郁秀仍是兩廳院董事長時,曾邀請Philip Glass二度來台,尤其第二次去年的Cohen詩篇,因巧遇渡假無法前往,甚感可惜,而大師本人也已過70,實不知以後是否還有機會來台演奏呢?

李屏賓的"乘著光影旅行 "以及Philip Glass的"菲利普葛拉斯12樂章",可以說是近年來少見自傳電影的傑作,"音樂中看的到影像,影像中聽的到音樂"這樣對傑出電影的美讚,應該在這二部電影及這二位大師裏,找得到答案!

2010年7月22日

分享

楊卓成的台北清真寺


6月底去參加同學工作室的清真寺導遊,主要是想進去參觀拜堂的場景,因為自從去年長老基督教和平教會拆除時來過後,好奇的想要入內參訪都没有機會,而這一次的參訪也讓自己順便了解這座台北少數的清真寺成立及建築的歷史.

1960年由大陸工程承攬,楊卓成設計而落成,以因應當時積極拓展外交,與世界回教國家往來,做為外交接待之需求,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共同籌資興建.以穆斯林教建築裏的重要建築語彙來建構,過去曾接待過不少阿拉伯地區著名的領袖來訪,也發揮不少台灣極少數的穆斯林教友教化的功能.

各種民族建築語彙透過現代手法呈現出來的建築,是當時很常見的手法,就好像古典音樂裏的國民樂派一樣,使用不同自我民族的樂風或樂器,來表現當地作曲者自己的民族風格.而這批來自大陸的建築師,給了這一個迥異於當時中國北方民族原素風格的清真寺,當然是為了呈現穆斯林教派的民族風格,以達成有其外交政治上的考量,這倒和日治時代就曾出現在台灣的回教式風格建築的緣由有所不同,也增添了在台北看建築時不少的趣味.更讓人感嘆建築記憶的歷史,實在是一部有趣的辯証史呢!


終於有機會可以入內參觀


地上大片的Terrazzo技法,見証1950/60年代各種廟宇這種技法的熟練度,是台灣有史以來的最高峰,
很多廟宇及教堂都加減有應用到地面上,而台灣寺廟的洗石技法更是發展到牆柱飾繪的極致呈現,
没想到台北清真寺裏也看的到


入口一景


右側圓拱柱長廊


穆斯林五次禮拜的名稱及時間


翻查過去的記錄,居然2009年來此不得其門而入的日子差一天所拍攝的建築正面


車道迴廊


指向天空的各式穆斯林尖塔

2010年7月19日

分享

農田,有機,食物.正義


政府劃規農地給科學園區蓋工廠,
而科學園區裏很多科技界老闆們聞癌色變,
紛紛經營或消費起有機食物.
食物不是從在地種植,反而遠從澎湖或花東而來,
這就是我們社會的有機,我們社會的節能減碳.
因為有機要品牌,有機要定價高檔
反而忽略自己在地有機生活態度的可能和既成的現象


其實,農民自己都很知道,態度才是有機的一切
若對土地的態度,是如大埔事件這般
已然結穗的稻米,被外星人壓倒在農田裏,
那政府,社會,在推動有機農作,根本是緣木求魚
西部的土壤無法種植,都要靠東部提供,
那這樣的台灣,和香港,新加坡專靠進口糧食生存的都市島國,有何差別
而政府所謂扶植的科技就永遠只是電子業,而不是其它農業科技業



717,B大告知,讓我深夜前進大道
重見22年前的農民遊行
這次看到的,是和平的訴求表達,農民對農地威脅的不滿
看到一個一個遠從苗栗新竹客家村裏攜家帶眷北上的農家成員
一個一個11點不到就躺平在凯道上,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不捨



米是我主要的糧食,一天若不吃米飯,我腦袋會空空如也
希望台灣種好米,吃好米的生活習慣不要被改變
也希望傳承祖先種米經驗的農民,能更受大家尊敬
如同無米樂裏崑濱伯說的坐禪,那種禪,
不是我們這種在冷氣房上班的都市人,所能理解的.


竹南大埔的,新竹二重的,灣寶的,台中中科的,桃園的.......都來了
看來這個現象,已成為全台普遍的施政邏輯
無力的農民,除了夜臥凱道上,還能如何?


"同胞們,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是我中華民國現階段,經濟建設的基本策略"
永遠忘不了的菊花夜行軍裏的反諷歌詞,
在經歷了10年後的今天,
還是没有變的現象,
還是無言的結局.


没有農業策略的台灣,睡著了的政府,和吃了好力旺的台商鮭魚,
到底要把台灣農業引導到那毎方向呢? All we are Saying,Give Farmer a Chance!

2010年7月17日

分享

再見軟橋農田



以此獻給曾在軟橋這塊土地上,努力辛苦耕種的老人家

終於有人報導這個被人遺忘的軟橋,片中的老阿伯及很多家族,幾乎是那陣子去作記錄時巧遇到的老人家,看到他們現在的狀況,實在令人遺憾.也很感嘆社會上對農民的尊重,是完全盪然無存的.

以前看戀戀風塵最後一幕時,阿遠的阿公阿祿仔看著天空望著田園,好空好空,年少長住都市的我,完全没法感受到那種田園的嗞味.,直到中年以後,因為常去各地紀錄老房子,有機會常看到農民辛苦的耕作,才知道那種要離開一輩子耕種土地的痛,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就好像在都市經營事業的老闆們,要你離開自己一手拉拔的企業,也不是那麼簡單,更何況這些土地又是農民一輩子和上天博鬥一粒米一粒米辛苦養活一家子的收成所在,那種痛絕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的.

還記得有一個朋友,他過世的爺爺,在老了後把種了一輩子的農田賣掉讓人蓋集合住宅,要賣那天蹲在農田上,望著天空,一字不語,維持了好久好久,爾後也經常回到已蓋成住宅的地方時,好像在和老朋友說話一樣,三不五時.這樣的精神,看來已不是現在這個社會會去接受的,至少現在的政府,是完全不鼓勵的吧!不過老百姓和土地的情感,應也不是這些飄浮在選票和鈔票的政客們,所可以想像的!


2009/06,前往第三次拜訪時,陽光灑在田野上,
好像在告知以後再也没機會看到台北士林平原的農田景色了


這塊中正高中的地,也是當初徵收這裏的農田蓋的


收成的茄子,幾乎是當地居民加減温飽的農作物,不知當初加喊種植的大嬸們,現在好嗎?


西下的夕陽,好像指著一個看似榮景却又短暫光芒的方向,讓人們奔向即將黑暗的無知未來!

2010年7月14日

分享

大稻埕麥頭老字號--柏祥號


小時侯要騎往大稻埕茶店仔的路上,有一家位於第一劇場佳興魚丸後面民樂街上的小工廠,專門幫人家手工在做麥頭的,老闆持業也有50/60年,整個台北若仍有在做這種麥頭的店家,多少都是由這家柏祥號學成出去開的,只見老闆熟練的依版模快速完成製作,以及壁上各種常見的版模如"MADE IN REPUBLIC OF CHINA""MADE IN TAIWAN"等,讓人親切感受過去50/60年來大稻埕做為茶葉出口重要依據地所延伸下來的各附屬產業遺跡,仍多少的還殘留在舊社區裏轉型服務以滿足大台北裏不同產業的需求.每次在大同區裏找到這種商家,有的只有感恩及感嘆歲月的現實.不過這間柏祥號,因為仍維持手工製作麥頭,倒讓我想到了一些創意的可能,麥頭版模,應該不會只有出口CARGO用的到,應該有更多的應用可能,只是同樣遇到電腦製圖輸出及CNC製作的便宜與便捷,這樣手工的技能,就像太原路上碩果僅存的鉛字行日星一樣,再不想辦法去保存,應該也是快要隨時間消逝了吧!


店內仍可看到"MADE IN REPUBLIC OF CHINA"這種現在已不再使用的麥頭,真是有趣的產業歷史現像


工商服務時間:柏祥號/民樂街173號,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找老闆量身訂作,中英皆可噢!

2010年7月10日

分享

上帝旁的醫院--文貴醫院的最後1天


記錄街屋的我,很難不被這棟大正後期風格的老醫院所吸引,其特有的白磁橫帶辰吾風格交錯的英文家號的醫生館街屋,全台看來也没剩多少棟了.再加上過往很多老式建築在亳無預警的情況下,如汐止周宅就應聲拆除,也讓老建築的記錄難上加難,如同同好說的,這幾年來拆的比拍的還快,可見這個現象確實是相當嚴重.

下營的文貴醫院,縮倨在上帝新廟旁,從去年的搶救展覽到今天的拆除,其實是經歷了一段很漫長的拉拔,其地方文史工作室長達三年多的關注,到今天看到它的拆除,實令人不忍.如今事件各成員如南藝大學生,廟方,曾家,學生,文史工作室,政府,地方百姓,這樣的結果,真是有點令人遺撼,不是在地的我,只能一直提醒自己,地方文化的在地持續關懷及溝通,才是根本,當然人和空間持續對話的關係,以及屋主原先的態度,也是關鍵.不過話說回來,下營的上帝廟聚落,真是個非常獨特的聚落,其旁有著古老的古厝聚集,在上帝廟邁入台灣大廟常有的企業化經營的模式下,不只是這個醫院,看來長期會被影响到的,可能會是後面整個聚落吧!因為一旦1號拆除,後面整條玄德街軸線應也會慢慢的開始改變,看來下營的發展災難,才正要閞始,而部落聚集變化的變遷,也應該不會是在地百姓關注的議題.社區發展,文化建築保存,這次在下營的上帝面前,赤裸到無所頓形!而南藝大的學生,真的,也盡力了,至少他們還不是用破壞性的方式在表達行動藝術的表現!倒是,政府以後再次面對歷史建物被拆時,所抱持的態度,才是左右建物是否會被保存的最後因素,只是最騎牆角色的政府,它到底會站在那一邊,就要看雙方拔河的力道來決定了!最後只能說,私有聚落裏社區意識的溝通,才是扺擋任何組織利益吸引的最後後盾,而意圖保存文化資產的文史工作室及學生們,只能自識努力溝通尚嫌不足,這應是在上帝廟面前學習到的一堂課吧!


晚上的路燈,更能照出文貴醫院最後一晚的面貌!


最後一晚的文貴醫院,來了不少的民眾,有不少是來感念這棟醫生館,倒不像其一旁聚落的居民,有發展上的考量


後面保存不差的聚落,應是文貴醫院事件後,未來社區更該被關注的地方.


一大早的清晨,是玄德街旁上班上學的鄉民看見文貴醫站的最後一次機會


一個老伯專程跑來看它最後一面,邊看邊怨嘆現代宗教的質變及量變,已是現代化不可扺擋的勢力!


二個公益組織的對立,反而最大的機構政府和最小的受益者曾家,都不見踪影了!


很會演的廟方委員,和地方政府,其實大家看來都很無辜


詢問了地方人員,才知這次拆除事件,事先都己博杯過了!驚!


看來上帝和陽光好似站在工人這一方


從小住在下營當地的南藝大研究生,跟隨著拆除工人亦步亦趨的記錄著醫生館的最後一天.


最後的氣球,帶走的是如同氣球一樣隨風飄渺的保存期望,均成了空


遇到不少的同好,都跑來做這最後的記錄


怪手突兀的矗立在醫生館旁,拆除行動就要開始


在場很多老阿伯,其實在乎的是廟方買了土地却不能利用的事實,對保存街屋是讚成的.


來為文貴醫生館送最後一程的街坊鄰居,也算不少


等了好久,終於開拆了,那種感覺好像在看一場死刑犯上刑場,被大卸八塊


不過這天看到醫院被怪手拆除,當二樓的紅磚壁被拆除時,
整個灰土迷漫,嗚嗚吱吱聲作響,好像街屋在哭喊伸吟的樣子,
才發現,原來,房子也是有生命的!

延伸閱讀:
小張的部落格:用力飛吧!文貴醫院(六)文貴醫院拆除全記錄
學生的觀點
阿達碼:下營文貴醫院之塵埃落定-拆除側記(台南下營)
地方觀點
從以上二造的論點看來,問題正如我看到的,
二造本來無相干的公益團體,公親變事主(在廟方還没買這塊地之前,是廟方自己要買的嗎?)
然後最後反成為公親反而成為事件焦點,這種變化,實在是私聚落保存問題中,很常發生的現象.
也是一些保存運動者操作議題時不小心就會走火的現象,這也是我們看問題時應有不同面維的邏輯認知!

2010年7月7日

分享

陳一郎 80年代的台語歌王


那天網友在PLURK上請大家尋找80年代藍領階級台語歌曲代表時,很多人都提到沈文程,但在我心中,腦海裏却浮現出陳一郎的這首"行船人的純情曲",也讓人開始懷念起80年代裏那些被人認為悲情酒國的台語歌星是如何撫慰了當時藍領階級苦澀繁碌的中下生活.

台灣的80年代,是個自普及的鄉村社會開始邁入都市化的重要年代,當時不少年輕人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遠離故鄉來到都市發展,有時就為了一個工作的機會,早出晚歸,擠在很小的宿舍裏,過著以工作為生活的日子,而對家鄉的思念,也只能靠"拉機又"(Radio)裏的悲情台語歌來抒發情感,這樣的社會現象,絕對和後來林強90年代解嚴後出來唱的"向前行"那樣無謂困難勇往直前有所不同.而那樣的年代,大都可以從吳念真編劇的自傳電影"戀戀風塵"可窺一二.當時最代表性的歌手如"沈文程"(1955)台東魯凱,"蔡振南"(1954)嘉義新港,"陳一郎"(1952)屏東東港,都是1955-1950左右時代出生的人,也均在30歲左右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而成名於庶民街巷間.

其中現在最少人在提起的陳一郎,更是這些歌手裏非常特別的歌王,怎說呢?他當時紅的程度,應可算是只要到任何工地都可以聽到他的歌聲,出身自屏東東港附近,加上曾在地那卡西走唱了"行船人的純情曲"被發掘進而讓這首歌紅遍大街小巷,進而成為當時最紅的台語藝人,現在再仔細看著當時幾乎是天天在工地裏24小時放送的歌曲及其中的歌詞,完全的離鄉背景出外打拼和酒場拼酒的氣味,正訴說著當時政治低迷,經濟掛帥,遠離家園打拼年輕一輩人的無奈,而陳一郎的形像,也因其貌不揚而扭曲為後來的丑角諧星.不過在回顧那80年代可以撫慰庶民的心情和填補老式台言歌曲人材凋零的巨星裏,真可以這麼說,陳一郎是一個被低估的台語歌王.相信現在同為50歲左右的人,應可以完全體會當時的情景,也正是初中高中時期三不五時要在工地裏幫忙工程的我,重要的母語歌曲記憶!而後外島當兵,進入職場,若有任何應酬團聚場合,也總少不了在點歌簿裏看到這些歌曲,成了和阿姨阿伯長輩們難得的共同歌曲記憶!

行船人的純情曲
詞曲:夏進在
八月十五彼一天,船要離開琉球港,只有船煙白茫茫,全無朋友來相送,
滿腹憂悶心沉重,若無愛人伊一人,堅心忍著純情夢,帶著寂寞來出帆。
生活海面行船岸,海水潑來冷甲寒,為著前途來打拼,心愛應該了解我,
無情風浪怎未停,心事一層又一層,奮鬥打拼的男性,將來才有好前程。
船若入港兩三天,又擱趕緊要出港,阮的愛人無來送,叫阮怎樣來出帆,
行船的人免怨嘆,心情著愛放輕鬆,等船重入琉球港,約束心愛伊一人。

留戀什路用

作詞/葉俊麟 作曲/邱芳德 演唱/陳一郎

你再三表明 無論好歹也陪伴我過一生
河邊的談情 纏綿的橋頂 如今變成腦海中的走馬燈

既然你已經對我冷冰冰 我也未凍挽回你的情
失敗是失敗 意志我真堅定
好好擱來去找前程 腦海中的走馬燈 留戀什路用

紅燈碼頭

作詞:莊啟勝 作曲:愁人

霓虹燈閃爍的夜景 照落水面陪海泳
港邊思念妳無心情
明明青燈煞來看做是紅燈
不通啦不通無情 你的心肝不通彼絕情
誤會造成不幸 白白來犧牲
請妳著原諒 甲妳稍參詳
珍惜五年的感情
啊~~回心轉意
港邊的青紅燈 若無妳我分不清

男兒漂泊的心情

詞曲/邱芳德

留戀也無路用 傷心是誤前程
不是對妳無感情 不是愛妳無盡情
無奈的無奈的環境 叫我離開妳為妳犧牲
可憐啊可憐啊 妳我來受苦刑
這款的戀情
怎樣心平靜 怎樣心抹凝
忍受痛苦 祈禱妳的幸福一生
男兒本是漂泊的心情

用生命所愛過了人

作詞:黃瑞琪作曲:邱芳德

妳是我用生命所愛的人
如今叫我放棄絕對不甘
過去與我感情博彼重
為何隨時反面將我來放

對妳心內還是抱希望
無論是三年也五冬
但願你有
回心轉意的一天
因為妳因為妳
是我這世人
唯一所愛的人

阿郎阿郎

作詞:黃容正 作曲:邱翔

安定生活人人愛 不通失想來做歹
何必怨歎運命歹 路是自己行出來
你若有心事 無人通瞭解
請你勇敢表明出來
不通強忍吞落腹肚內
社會人人不是無血無目屎
阿母請妳來諒解 過去做錯是阮不該
做人著愛自重自愛 道理啊已經瞭解

流浪的歌聲

作詞:蔡乙洲 作曲:蔡乙洲

有啥人無愛故鄉 
有啥人願意來流浪
他鄉的我為前途打拼 
心愛的請你等待我

企惦樓窗看月影 
天星明瞭阮心聲
一聲一聲叫你的名 
唱出著流浪的歌聲

可憐的酒家男

紅燈的姑娘我問你
為何你來落紅塵
酒家男陪酒有原因
交際應酬展風神

有飲傷肝無飲傷心
燒酒擱再斟
借錢借票看人頭面
燒酒打拼斟
紅燈碼頭的黑美人
要跳舞我駛引
要乾杯愛紹興
感情若要行乎親
著要等
等我春過面


以上歌詞摘錄自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延伸閱讀:
從台灣聽世界--陳一郎-行船人的純情曲
裏面敍述到了這首歌本為一位行船素人做的詞曲,没想到陳一郎一唱一炮而紅,
又是一首素人創作而紅的台語歌,有時想想,
台語歌就是這様,是凡人的歌,是給庶民可以朗朗上口安撫人心的時代音樂啊!

2010年7月3日

分享

華山車站(5)--白色恐怖下的URS27文化創藝


1951年5月16日一大早,受共產黨台北工作委員會案牽連的蘇友鵬及胡鑫麟,從軍法處軍人監獄被押解到華山車站,等著送往基隆的碼頭,航向被自己建造的監獄來進行思想改造的綠島,將近一甲子後的6月19日,我們的台北市政府,以創意文化之名,邀請不知情的藝文工作者,再度以"景美人權園區事件"的翻版,讓弱勢的歷史文化保存工作者和文化創意者之間再度產生對立,更諷刺的,居然是採用白色底牆貼上紅色的蝴蝶來象徵讓這座建築物飛出未來發展的想象,真是對這塊華山車站過往在地歷史記憶的挑戰.

你可以說歷史己經過去,要原諒和寬恕,我說偉大的政府,若對弱勢更加的貼心,更加的關心,把這種財大氣粗的表面文創包裝資源,對這些過去幫助我們受苦受難的人們,多一點彰顯,多一點張揚,那你得到的,不會只是個政績,而是人民對你的尊敬,而這些年輕的藝術文創者,也會擁有更多的文化土壤,更多的包容心胸,去面對該有土壤元素裏的創作,政府應是用對的方式,去幫助他們自由的創作,而不是又是讓他們再次在這個不論是鐵路車站保存的爭議中又在歷史建物上搞個滿身灰,或是用這種白色的象徵來刺激60年前的往事.看到今天華山車站這樣的現象,簡直是另一種白色恐怖.

不過更奇怪的是,這樣的事件,反而一些以前研究白色恐怖或台共的學者作家,全部没了聲音,這種現象,反而是我近年來一直在思索的問題,到底這些人是出了什麼問題,是被自己心目中的原鄉綁架了嗎?還是政治資源已讓他們無所言語?若是如此,那真的也是無言了!


參考資料:
藍博洲:消失的台灣良心 INK出版社
曹欽榮:綠島‧希望島‧再生島 這一批1951年送到綠島的思想犯,就有200-300個人之多,那之前之後加總的,更是不計其數
陳英泰的部落格:4-5-0 第五節、流放到綠島裏面更是敍及到受共產黨台北工作委員會案牽連的蘇友鵬及胡鑫麟等200-300人,從軍人監獄北所送到華山車站再往基隆等船去綠島
陳勤:天空在屋頂的另一端她是真正在共產黨台北工作委員會案裏,完全無關的受難者,只因和郭琮琇的老婆是同學說些話,就被抓了!在台北是先抓去台北監獄(就是今天要成為明日華爾街的華光社區),到了1952年再送往華山前往綠島.
維基百科,台北市工作委員會


為了花博和好好看,封閉了的空間,及整個中山區一體化的建築裝置藝術,再加上URS系列品牌量化的操作,這樣的量化,創作能有什麼質地的新展現嗎?這種拼貼的建築破壞,在外國已是最落後的裝置藝術了.


被封閉的窗戶,如同藝術家不想讓人再看到建築與歷史的對話般,讓紅紙蝴蝶想像的飛起來,代表的,難道是白色恐怖受刑人在這個開往綠島啟始站的心情嗎?


我說它是愛的文創豪宅樣品屋,有朋友却笑說更像是台中的LOVE MO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