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分享

年末建成圓環一遊



連假的第一天,意外的出了個大太陽,
本要下南部因氣侯的突變,頓時不知所措.
索興一個早上,回到小時的圓環,
看看這些老街屋朋友,是否健在?
果然,新時代的圓環,已開始進入不同的氛圍.
庶民的老街屋,在此已無發言的位置.
拆掉的,變成摩天大樓,以及藝廊.
被保護的,成了木乃伊奇幻般的展示中心,
還没拆的,都貼了帆布條,等著被都更.
那種地產蠢蠢欲動的浮躁,走在路上隨便都感受的到.

一路上,
到處都可看到,推著資源回收車的在地人,航向回收中心.
行經法主公路口,
也曾遇到手拿マップ ガイド的日本遊客,在尋找歷史,庶民的身影.
四處的工地,怪手,帆布看板,
Firing的城市,終於最後還是會來吞噬這最後的一塊庶民聖地.
而經歷日本時代新社區的與起,
戰後驚恐萬分,家家戶戶門檻緊閉的恐怖時代.
到經濟起飛,小吃露店林立,庶民美食聞名的圓環
未來,看來是鐵定走入文創天龍風的新天地.
但歷史,又在那裏呢?

圓環,謝謝你陪我渡過小時最甜蜜的孩童時光.
而過往的庶民風華的時光片羽,
看來只能永遠存活在我的記憶裏.


八角窗,還能有多少時光?


ホテル,看來也要都更再見了.


百年孤寂的巷弄,看來只剩下文史導覽人員的大聲公.
但那樣的歷史,是真,還是假,是庶民,還是精英?


巷內年歲已久的竹節管,不用解剖,也不用重新製作的像拱搥一樣,
扎扎實實的告訴路過的人們,什麼是生活的美學.


五條通口,歷史面牆的街屋,正被怪手,
如同被機器昆蟲吞噬般,一塊一塊的拆吃入肚.
您可知曉,這裏曾為裕仁太子來台時,
所設立的歡迎唐人牌樓入口.
也是戰後台灣光復時,張燈結彩喜洋洋的布牌重要場景.


摩天高樓的天龍生活,或許真是整個社會努力在追求的?


蓬萊閣口的現代街屋,不知是否也會......


南洋傳回台灣的洗石子+嵌銅線工藝,又那是人行道好好看有辦法比擬的.


碩果僅存的戰後馬賽克街屋,充滿了日本遺留下來細緻工藝的氣息.
實在是40年代,古典,和洋,台灣店家商號裝飾趣味的精典.


15+1,圓環藝勢力,這條文創風,讓我對圓環越來越陌生了.


日本時代,曾是阿媽拍攝寫真的圓環寫真館,已然高樓矗立,
看來圓環是已經,回不去了....


2 則留言:

扮臥虎 提到...

回不去了…嘆…

Nick_du 提到...

圓環搞來搞去,還是沒救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