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

分享

京都 Cafe Bibliotic Hello!


京都二條附近的況味,是很值得一遊的.這區塊的庶民氛圍,日式傢俱街的細緻工藝,西化下天主教堂和基督教聖教會的古老建築等,要不是多次前來京都,因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裏,被自己參訪.雖然位於京都市役所後側這一大片的町區,有不少町屋仍被保存於社區內,但這早期己近代化的小建築,反而讓人印象更為深刻,也忘了京都著名的寺廟和神社,吸引著眾多的觀光客.


不過回到町區內,Cafe Bibliotic Hello.倒是町區裏非常著名,仍保留町屋建築特色的咖啡廳.主人小山先生,生於西陣,有感於町屋建築在現代化下的消失,用心的調整這明治建立以來的町屋,改為經營咖啡和麵包的喫茶店.而該區裏頗著名的咖啡廳,不僅在京都因眾多大學生的消費而聲名大噪.更因本為經營北歐傢俱的因素,店內眾多椅子全部充滿北歐風,而且每個完全不同.這樣的混搭,在北毆實木以及和式町屋的組合裏,反而更調味出自然,舒服,悠哉的輕鬆感.


拜訪當天,頂著刺骨的低温,揹著疲憊的包袱,一打開門,迎來了一首Eddie Brickll的What I am,又再度被電了一下,往屋頂一望,那打空的天花板,挑高整壁的二樓書櫃,空間像極了年輕時師大一旁的Roxy Pub.總覺的京都這些咖啡廳,很讓人回到80年代的老時光裏,如入時光隧道,不能自拔.當然台灣近來風行的老屋咖啡廳,也或多或少有京都這些老咖啡廳的味道.但說真格的,那種用心和細緻,可能真還得再下功夫.不過話說回來,若台灣的咖啡廳也是朝這個方向發展時,那真正屬於台灣我們自己個性的咖啡廳,又在那裏呢?What I am is what I am are you what you are or what?


位於町區裏的Cafe Bibliotic,非常的不起眼.


門口窗邊擺設儘是北歐的餐具.


地上的小圓碎磚,只要看到磁磚,就一定會拍.


二開間的喫茶店裏,另一開間為手工有機麵包店.


二樓開闢為地方人士的藝術展示空間.藝文的空間組合在喫茶店裏,算是很常見.不知京都市政府是否有給文藝空間的咖啡廳租稅優惠呢?


這天小弟咖啡己喝超過Quota,所以改喝紅茶(也因這家咖啡没有非喝不可的地步)


是的,每個椅子都不一樣.


像極了Roxy Pub的空間.只不過台北Roxy牆上的LP,在京都變成了設計建築相關的書籍.
不過這樣看看,中山北的二條通也有點像這味道哩!


重點來了,我最愛的窗戶,又可以看到日式町舍的實木玻璃窗,清玻璃和霧玻璃的變化.
而這細節的變化在台灣,可能己經喪失很久了呢!


入夜後屋外實在有够冷.屋內的炭火味,讓南國的旅人,至今還是很難忘懷.


以空間氛圍取勝的喫茶店,加入了個人過往年輕時重要的回憶,也算是京都裏讓人難忘的咖啡廳吧,對我而言.

3 則留言:

Nick_du 提到...

為什麼你的京都特別好玩

Inhelix 提到...

童心未泯!

扮臥虎,何必藏龍 提到...

讚~有機會要和你走趟京都~ ^^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