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分享

認真活下去的勇氣---永遠的0



不論多麼痛苦,都要努力活下去。

近來日本社會,大量在探索二戰時的過往,歷史與人事.
無論從戰後對大東亞戰爭的追尋,或是戰前滿州國,台灣的殖民.
都有進一步民間社會的反省與論述.
尤其對二戰時期的軍國主義,也有強烈的民間批判.
但在繼承戰後大量社會主義左翼的反殖民論述為主軸的歷史觀,
開始有了新一代人道與重返自我民族意識的反思.
而這部描述特攻隊後代的子孫,為了找尋親生外公的事蹟.
如同偵探小說般,揭開一段不為人知的特攻隊歷史故事.
正是在這樣的反思下,另一種新時代的自我發掘與論述.
再再反應出日本的民間社會,是非常有自我反省能力的.

電影裏新世代不冀的孫子,在經歷考試不順,外婆過世後,
掉入親生外公宮部久藏的過往追尋日子裏,
從海軍之恥的污名,到技術高超的飛行員,
堅持活下去摯愛妻子的先生,到因揹負太多學生戰死亡魂,
最後仍加入特攻隊,把57戰機留給大石存活下來的人格者.
電影在現實口述與時代場景中來回切換,
一步一步的把歷史追尋的過程描述的淋漓盡致,讓觀眾有如身入其境,
也讓孫子感同身受,找尋到自己人生的使命.

或許自己過往這些年,也一直在找尋日本時代台灣的歷史,
一個被污衊却又被遺忘的時代,讓60,70年代後出生的我們,
要靠自己一一的尋找爬梳,還要小心奕奕的分辨對錯是非.
而飛快過去的時間,快速凋零的老一代,如同朋友所說,
都來不及一一記錄採訪他們的口述歷史過往.
看到電影裏追尋外公歷史的孫子,在華麗的餐廳裏,
因為不苟同朋友對特攻隊的解釋而和朋友暴怒大吵一架時,
身處台灣新一代的我們,又何不曾如此?
面對在台灣只知被灌輸扭曲歷史的人們,我們又何嚐不生氣暴怒過?

當然戰爭的殘酷與特攻隊軍國主義的無知,再再在電影中都有精彩的交代.
赤城號空母被轟炸擊中時,宮部與井崎在飛行艙中俯瞰船上同仁們如同地獄一般.
當實行特攻轟炸任務時,再再要求同仁不可無謂犠牲,
生命的寶貴,是為了深愛自己的親人與家人而勇敢的活下去.
為了保護自己的學生,一而再的寧可被長官修理,也不願放行讓他們畢業.
一直到最後,受不了做為保護特攻隊送抵戰場的任務,
眼睜睜看著學生根本没有一架可以抵逹空母而一個一個戰死.
承担了太多的死,而存活下來的苟命,是否應該再活下去?
對親人的愛,又如何透過苟活下去來表逹?
當活下去的精神,己淪落到苟活逃離戰火時,那活下去的意義,又是什麼?
批判了軍國主義明知已無法戰勝的戰場,還要犠牲無辜的學生,
又批判了苟活下去的精神,到底要創造出怎樣的日本?
魂魄不滅,同時讓己捐驅的宮部,隨著大石的身軀,回到了妻女身邊來.
大時代下的軍人,最想念與難忘的,還是自己身後的家人.
如同最後大石外公所提,那一時代的人,有自己戰後苦難生活的生存之道.
大石娶了宮部的妻子,承繼了生命.也珍貴了宮部保留給自己的生命,
好好的照顧了新的一代.
在台灣的我們,老一輩的人,有的經歷了二戰南洋的經歷,
有的飽受國共內戰的紛亂與白色恐怖的洗禮,但為了生活,在那個歷史時代的浪潮下,
裝作没事的過了七八十年,形成了現在的家庭與社會,
而這又何嘗不是那一代人,走過苦難的大時代下,自己的生存之道?

電影中,人性的多樣性,在黑道大哥的景浦身上最看的見.
本來已視死如無物的景浦,猛追盟軍擊落的戰機,在遇到技術高超的宮部時,完全失控,
死本來很容易,但却因對宮部開槍,宮部反而可以射殺景浦而没有,造成景浦後面的貪生怕死.
本來可以死的很容易的景浦,却變成要有勇氣苟活下去的黑道大哥.
這樣的變化,也再次驗証,人真的必致於死地而生的這句話.
没有好人,没有壞人,抉擇没有對錯,也没有後悔,
在大時代的浪潮下,人們有的,只有逆來順受,苟活下來.
導演想表逹的,仍是他自"幸福的三丁目裏",對小老百姓精神的致敬,與對國民記憶的記錄.

面對歷史,真誠實究,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
雖說是本小說,是部電影,但我們仍然看到電影描述歷史時代下的真誠,
也給小人物在無奈環境下,求生存的另一種鼓舞與光輝.
這才是導演想傳逹給觀眾的角度.也反映出是部負責任又勵志的好電影.
對日本,對台灣,都應該有另一種鼓舞作用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