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6日

分享

遊民的一碗粥--艋舺周記肉粥

IMG_3415

說起這碗粥,幾乎在艋舺地區,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我第一次去吃到現在,也有三十多年以上,那時的周記,是在廣州街剝皮寮巷口對面,往三水新富市場進去巷子口的第二攤,小時候住在貴陽街時,每次和老爸老媽星期日早上要去吃周記肉粥,都要在那巷子口等上好一陣子,才能等到那碗熱騰騰的肉粥端上來,原因無它,因為煮粥要費一番時間,尤其是生米,再加上以前只有那個攤位大,也没什麼辦法多煮來等客人,人多的時侯只有讓客人坐著等了,也就這樣的本來一個攤位,做到了巷子口對面的自助餐收攤,騰出了攤位給了座椅給客人,一直到連現在阿秀切仔麵的店面都是周記的空間後,還是坐不下,才買了現在在廣州街上的店面,打通後面的空間,擴大經營到現在.成了廣州街上庶民美食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指標性的店家.

這一家店也是一個很傳奇的店家,因為廣州街過往遊民很多,(到現在往龍山寺的路旁還多少可以看到)記得以前有一次早上7點多,大約在讀大學時前往光顧,看到有遊民進入了店裏,菜也没點,店家第二代最小的弟弟,就自動端了碗粥上前,没有互動,也没有其它多餘的配菜,讓遊民吃完了粥,也没有付帳,滿意的走出了店家,本以為是認識的老客人才會有之類的款待,没想到之後好幾次早上光顧,都有同樣的現象發生,我才知原來是店家長久以來的心意,讓這些附近的遊民,因為這一碗熱騰騰的粥,感受到寒冬裏的温暖,而不會因為是遊民,反而拒絕於外,這種老街區店家的佛心,應該是現今台北市店家裏少有的.也讓每次來享受美食時,心裏看到的不是吵雜人聲鼎沸的雜亂,而是出自內心服務客人的那種真誠和對待,終究同一味道的肉粥及紅燒肉,維持了30/40年以上的味道,對我們這種饕客就已經是一種恩德了,還何況店家的佛心.

小時侯對那碗粥,最愛的,當然是粥裏的那塊肉,那是老台灣人很熟悉的肉粥煮法,夾心肉粘上地瓜粉,加上生米及油蔥,以及切成細小的豆皮,就成就了幾乎是小時侯在圓環時,我爺爺常煮給我們吃的肉粥,更重要的是,那粥裏的生米,既不會太爛也不會太硬,對興喜粥湯油蔥及米粒稍硬的我家來說,最合味口,往往每次前往,都一次要吃上三四碗才罷休,再加上那一道鎮店之寶紅燒肉,全台灣可說絕無僅有的紅燒好滋味,吃了將近30年的我,到現在還真不知裏面的秘方為何可以讓紅燒肉如此外皮酥脆而肉汁鮮美不油膩,再加上老街屋店家裏常有的黑白切如豬心,鯊魚煙,竹筍及好吃的土雞肉,都讓這店家幾乎都是門庭若市.當然也因客人眾多,常常會發生像我這種老客人,因等粥不及而自己前去爐台自行取粥的現象,那種老客人與老店家之間的互動,也是我們家至今幾乎每個月至少都會去一次的原因.不論是誰出國讀書,或是家庭有新成員加入,這碗肉粥都是我們走到那兒都忘不了的好滋味.在剝皮寮吵的沸沸揚揚的同時,相信周記的生意應該還是一樣的好,而這篇文章,只想讓我小時在艋舺的孩童記憶下,留下美好的回憶記錄!也期待周記肉粥,能持續維持這樣的好味道,長長久久的走下去!

IMG_3413
二人份的早中餐,常是我們家星期假日來此的必點菜色

IMG_3421
出國也無法忘懷的紅燒肉,獨特的秘方讓人垂涎三尺

IMG_3420
酥脆的外皮及多汁的三層肉,讓人愛不釋口,來這裏的人很少不吃完再叫一盤的!

IMG_3431
道地的白斬土雞肉,白肉細膩雞皮黃悠,是配粥的好配菜

IMG_3426
白斬雞特寫

IMG_3408
這是回國後第一次去吃的光影,快收攤的下午3:00,還是高棚滿座


檢視較大的地圖

3 則留言:

benwolf 提到...

這篇寫得太好吃了,讚!

Jessie Hsu 提到...

再加上站櫃負責切肉總指揮的吆喝聲,這篇就活靈活現了。

印海寺的奇想如是說 提到...

也是,那個頭手的吆喝聲,大哥就是大哥,不一樣呢!不過現在弟弟都不見了!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