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9日
分享藝術創意建築霸權來臨時--URS21的文創品牌現象
當全球化真正來臨之後,所有藝術的品牌化(如LV特約藝術師日本村上隆在台灣熱烈討論的現象),建築的名人化(亞洲近來受北京奧運及日本新一代建築師的影响),以及工藝創意的集團化(PPAPER,學學文創等),仿拂過去台灣没被重視的美學及建築空間,一個一個的被聚焦而有秩序,而年底的花博,似乎也是主管單位想要以政府之力力導台北美學復興的一個終極事件,但經過這些年來的台北市Reform,我們不禁要問,台北美學,我們的市政府,準備好了嗎?
URS21,也是一個可以由小窺天的小案件.位於民生東路中山北路口的中山配銷處,本為煙酒公賣局在台北的配銷點,因廢省後荒蕪到現在,都發局以廢棄空間再利用後,本為直接進行修建為文創育成中心,經台灣好基金會爭取給藝術家當畫布的"壞迷宮",等展後再結合建築系所一起再造中山配銷處.極力打造和四週創意商店的結合創意街區.這種合縱連橫結合創意集團,建築系所,藝術名人的操作模式,到底圖利到的,是那些人?
當台灣好店通知有這個活動時,就已知都發局背後的手,早已是該中心運作機制的中樞,也引不起我的興緻.但經好友當天的提醒,還是免不好奇去了一趟,果然這樣操作下的結果,現場針對被廢省後的中山配銷處的在地研究極少,反而聞到的是未來類都更City 2.0的商業藝術氛圍.而歷史文化與藝術創意產業的衝突,也在現場表露無遺,這二三年來,在"老大哥"背後的影响下,台北看到的儘是讓二個群體撞擊的比過去更厲害.而透過這樣的衝擊,又造福了更多附近得利的豪宅建商.豪宅,名品,文創,又顛覆了附近街區紋路及歷史脈絡.為了要彌補歷史的失連,就採取本應是民間自主導覽,現却成為政府補助特定法人的文化導讀,更妙的是,帶路人還不一定會是老在地人,這樣的措施,都再再証明一種被官式化的社區營造,一步一步的讓我們失了根斷了魂.
從美國領事館變成一點都没有歷史痕跡的台北光點,再到URS21的育成中心,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完全没有歷史異國風情發展脈絡概念的都發局,在早已成型的中山文創產業市集的產業現象上,錦上添花的提出了URS21,以達現成政績之效.但中山北的創意產業,早已成型,若要政績,那都發局應好好想一想其一旁惡臭的新生北污水大排,好好整治一下,免的到時花博開幕,最美花博的中山區,也是最臭新生北的中山區.
全台煙酒公賣局的廢棄空間,怎都變成了文化創意中心?除了URS21,台中酒廠也淪陷了.
行動藝術與廢墟,當我們進入此地域時,其實就已是藝術
見頭不見尾的大貓,似乎在挑動我們對廢墟的窺視,還是我們只是被火紅的大貓,佔據了眼睛
蓋豪宅前週邊被拆除的民宅,無法掩蓋URS21單純以文創產業過渡到幫建商美化豪宅的終極目的
墮入黑洞廢墟裏的大貓,不是本應自由的存活在非人為的空間裏嗎?
品牌化的落款再再提醒我行動藝術目後的商業,廢墟只是裝飾
面目可憎的大貓,這時似乎已佔據為王,廢墟己無所在
看來困惑的,還真是不少人
政治,廢墟,藝術,空間,生活,這樣的辯証,歷史又在那裏呢?
這一段是景美人權園區行動藝術陳嘉君衝突事件發生後,民間開的研討會,很能讚同裏面的一段話
"在這個議題性的藝術在園區裏出現,政府一開始的源頭是有問題的."
反而言之,在URS21裏,行動藝術和公共廢墟的對話,是不是本質也是要被批判的對象呢?
套一句前委員說的話,一個行動藝術没被引起討論及波瀾,那算是一個失敗的作品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目前台灣的政府是跟財團"共生"的 所謂環保 文化 藝術都是為了$$ 例如最近炒很大的國光石化等等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