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分享

台北最後活的產業遺產聚落--台北機廠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其瘋狂----記台北機廠鐵道產業遺址拜訪心得.

4年前猶記得初次拜訪松菸時,穿過一旁的貨運道時,才發現台北機廠,簡直是台北活的近代遺產,
當時通往未來伊東豐雄的大樓尚未開工,那碩果僅存運輸菸草與香菸的貨運軌道仍被廢棄閒置於此.
整片完整的基地,簡直是台灣最具專賣事業與近代鐵道產業保存的歷史遺址.
可惜這些年吵的滿天嗄響的文創與美術館,已讓這一大片的基地,出現了無法回復的現象.
這偌大的基地,己被一條市民大道,一切為二,下為松菸,上為機廠.
而近期己吵的沸沸揚揚的松菸,已因一個大巨蛋,一個文創,又一個伊東豐雄的大樓,
把這近代台北最有味道,東亞數一數二的老菸廠近代遺址大卸八塊,不成人樣.
不僅綠樹砍光,一旁重要的松菸運輸鐵道近代遺址也被拆成通往伊東豐雄大樓的道路.
近來又耳聞上方的機廠,搬遷後的火車機庫,要轉形成台灣版的"奧塞美術館".
到底是怎樣的民族文化自卑心,自我放棄這日本戰爭時期傾鐵道部之全力所新蓋的工廠.
而要在未來已是伊豐東雄大樓一旁,再搞個不知未來是否成功與否的"美術館"呢?
文化發展的重點,應是如何保護因地不同的在地文化,
變形的後現代創意裝置現象,都僅是在無法保存文資時,才展現的治標手段.
可是台灣現在的文化保存,困難的近代產業遺產裏,系統性的都不願去保存(還是公有地不是爭議的私有地哩!).
反而以最簡單治標的方法,只留硬體,再搞個"台北奧塞美術館"的大餅,
另作它用,炒作政客與利益團體的未來政績,讓台灣的近代產業遺址,出現無法回頭的困境.
試想,這機廠不是被荒廢吔!現在還是台鐵活的火車維修廠.
難不成偉大的中華文化總會(本來為國家文化總會),是又想把這場域,變成現代藝術或其它文創的展覽場嗎?
被變形的展覽空間已够多,難道我們無法讓既有的場域,回到既有對的空間應用與對話去嗎?


其實這4,5年來,文創,地產,政府,一直是共犯結構,而且都有公式可尋.
因為文化與創意,所以可以申請經費,天馬行空,無視在地寶貴的文化資產,又可以炒熱地區地產,
政府先找國有面積够大的基地,不論是綠地或現有軍方用地(有綠化環保都市之功用,如花博的大公園,)
或是大片的近代產業遺址(如松菸,華山車站,華山藝文,台中煙酒專賣工廠以及URS某些系列等),
然後再以未經過審查保護,或為了活化空間避免成為蚊子館等理由,改造成文創中心,成為活化地產的推手.
或以"台北的六本木","台北的秋葉原","台北的奧塞美術館","淡水的舊金山大橋"等,
類比國外知名的建築或景點,形塑出改造出未來的大餅.
若文化資產保護團體的保護聲浪揚起時,就以第三利益團體來為其辯護.
松菸倉庫基地上伊東豐雄大樓的文創建築界,松菸大巨蛋背後的表面上為體育而只顧建商的利益.
未來看來又多了一個台北機廠的美術藝術界.在利益團體理由充份的背景下,
恣意破壞未來引以為傲的台灣近代產業遺產的瑰寶.

IMG_5128
台北機廠個案,看到的,是和松菸一樣的翻版,主建物的機庫與修護廠整個廠房與鐵道,均未列入古蹟,
而附屬的澡堂,却早已被建築文化界定評定為市定古蹟,這種捨本遂末的態度,
更不用說對機工,鐵道,系統,人文,既有的台鐵工人等最原始的文化財保護.
坐實台灣的近代產業文化遺產,僅停留於"單一硬體建築"的保護,
至於近代產業遺產保護中,最重要的系統保護概念,完全被忽視.
若照現階段的規劃,澡堂被建築界聲援而古蹟保存,而車庫機場可能被規劃為美術館,
那難保其它面積如鐵軌,辦公室等,全一塊一塊的被切割,
未來到時看到的,又將會是另一個零零落落的松菸翻版.
也難保以後再搞一個XXXX建築大師蓋的大樓吧?

這些照片的記錄,其實發生在半年前,對早已記錄過松山菸場,華山車站,南昌街樟腦工廠的我,期待那天好久.
進入廠區,各年代的火車頭齊聚一堂,台鐵員工仍持續不斷的修理這些服務台灣數十年的老車母,
地上擺滿了各年代的修理機具與各式火車零件,整齊劃一.
原本主要是要拜訪已被建築學界要求保留,展現出戰前Art Deco豐富表情的古蹟澡堂,
反而因這完整的鐵道機廠園區與鐵道遺跡,讓人掉入無法自拔的時空隧道裏.
就連戰前昭和時期鋼構完整的車庫,亦完整仍被使用至今,
拜訪時一旁正好在維修的火車頭CK101,讓整個場域,變成一場活生生的產業遺址探險.
就算不是鐵道迷的我,那種看到既有空間仍被老台鐵員工原樣使用的氛圍,實在讓人感動.
活的工廠,活的廠區,活的澡堂(引導修理火車渦爐所剩餘的蒸汽,加熱澡池後的澡堂).
真是很難想像那天台鐵機廠搬離,没有活渦爐加熱的澡堂,會成什麼樣?
想到這台北最後的近代產業遺址瑰寶,居然要斷送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實在讓人遺撼!

近代產業遺產的原素材--文化資產,是產業文化發展的根本.而資產,也不是只有建築,硬體.
它是產業居民,企業成員,是系統,好好保存利用,是自己會源源不絕貢獻出好產值的資產.
它不是文創產業,文創產業太講求投資報酬率ROI,
它是種生活,是一種文化共識,不需要政府三不五時花費的辦活動,
也不需要為它還做個不合身的外衣,創個奇怪的口號,因為它本來就在那裏.
曾遇有學者,說政府在文化保存的議題上,有在進步,也在學習,但我想說的是,政府根本不用學習.
政府要做的,頂多是保持現狀,加強既有產業體的榮譽感,自信心,讓這些產業成員引以自身文化為榮.
透過自信找尋本身既有的文化特殊性與差異性,才是文化資產保護的目的.
若政府每天想的是ROI,那文化,創意,產業,這可怕的變形金剛,
總有一天會把台灣的文化資產,消滅的無以回復.
到時搞不好只看到一棟一棟的新大樓或新古蹟.連蚊子館都做不成才更可怕.


台北唯一僅剩載送香菸菸草的鐵道,已因建築文化界的伊東豐雄大樓,而被拆除當成聯絡道.


不是鐡道迷的我,看到這些活的鐵道文化遺產,說真的,心中實在難掩悸動.


進入了烏黑的工廠,是另一個時光遂道,數也數不清的過往火車零件,服務過多少台灣人南北奔波的移動時光.


悠黑的場景,讓我想起了熟悉的雙連打鐵街和"廢鐵街",黑手的產業,曾是台灣的產業起飛縮影.
只是政府只重美學文化的現在,忘了黑手相關的產業,才是復興未來手感產業的重要基礎.


時間的痕跡,隨著牆上一天一天不同的公告,似乎預告機廠息燈一天的來臨.


壯濶的鋼構衍樑,與大跨距的空間,是台灣戰前鐵道部的傑作.


單單這些鐵道部當時在台灣遺留下來的鋼構建築與月台,應就可以研究出一本書了.


排列整整齊齊的火車零件,真是活的火車博物館,若能持續保存當做老火車的維修廠,該有多好.


車庫工廠內正在維修的柴油火車頭,活的機廠,更具機械產業的教化意義.


穿梭於各車庫與工廠間的鐵道,更証明當時的機廠是全面性的系統鐵道工廠,都有其特殊的系統意義.


連一旁的已過半百的噴水池,都不知未來會是如何的下場.


本來戰前有一尊放置台北機場之父速水和彥的雕像,戰後改以孫中山雕像,
看來應也不用多久,這個花園與雕像,應也是會被拆除移往它處吧.


受ArtDeco影响甚深的澡堂,是台灣少數被完整保存完整的澡堂,
重點它還是產業遺址,還有強烈的當代建築風格.
更重要的是,它現在還是活的引渦壚的蒸汽來加熱澡池,且台鐵員工現在還在利用這些老澡堂洗澡哩!
但未來没有了活的台北機廠渦爐後,澡堂的空間,會不會又被稱為蚊子館?還是又被用來展示什麼?


末班的火車,離開了機廠鑽往松山車站疾奔而去,黑暗的隧道,會不會是台北機廠的未來寫照.


套一句李坤城寫的歌詞"火車火車 藏對佗位去".台北機廠,未來您又會被變成什麼樣呢?

6 則留言:

豬小草 提到...

讀完這篇文章,忍不住流淚。

Nick_du 提到...

只有一個幹字

扮臥虎,何必藏龍 提到...

太讚了!

一個沒有歷史的城市,也是一個沒有自我的城市,也會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城市…補個幹!

Inhelix 提到...

那天看了這則新聞,"台鐵火車醫院 將變身台版奧塞館",真是快要吐血.

臺灣啊 提到...

您好,請問一下印海街誌要如何才能受邀瀏覽呢?是否需有個人的文史部落格?謝謝您!

Inhelix 提到...

不好意思,街誌己不再開放任何人入內觀覽,有興趣者,請加入FB觀看既可!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