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
分享拯救陳稜路228號--彰化鐵路醫院
去年大約此時去參加了朋友賴和台灣文學之父的講座,一方面復習了高中時期緬懷的賴和精神,一方面也再次追尋日本時代台灣醫生的人文素養與民胞物與,與自己不同階級同胞間不計所求的精神,在當時的社會裏,真是一個很普及的現象,尤其在拜訪台灣很多地方的街屋時,一旦碰到是地方醫生館,加減都可以感受到那種氛圍.也因如此,去年找了個時間去彰化拍街屋,才發現彰化的發展和台中比較起來,街屋的風格絲亳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最近歷史建築界熱烈討論的鐵路醫院,更是這些街屋裏面的代表作.
尤其在知道它興建於1937年,早期是"高賓閣"酒家後,更加覺得珍貴.放眼望去,學界現在最流行的解構主義史學研究,如民間流行音樂,日本時代庶民文化研究等,那個不和劇場及酒家咖啡廳有關,台北大稻埕學裏現在學者每天在後悔的江山樓及山水亭,己因早期没有地景史學觀念被拆除後而懊悔不已,難得中部彰化小西街這棟高賓閣還在,實在不該讓它被拆除,尤其建築風格又是現在台灣街屋裏僅存不多的現代表現主義的建築,真希望文化底層豐富的彰化市,千萬不要毁掉自己未來觀光發展重要的地標啊!
不對稱幾何所堆積出來的山牆,長方形窗,連續圓窗以及山牆上對立的1/4圓窗,充份呈現出1940年左右モダン時代的文化風情,反應在街景的建築上
實木井形圓窗
這個窗戶真是彰化モダン時代下的地標啊!
右側的屋頂,呈現出三角形的老虎窗.
Chronicle
1937年成立的彰化高賓閣酒家
戰後為台鐵收購,成立鐵道醫院
1984年台鐵鐵路醫院停辦閒置至今
現階段台灣現代主義私人街屋裏,規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延伸閱讀:
彰化縣小西文化協會
http://hsaiohsi.blogspot.com/
請支持聯署:搶救「高賓閣/彰化鐵路醫院」,不能沒有你!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061301335800
「文化界連署搶救…」彰化的老記憶 鐵路醫院拆不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16/today-center12.htm
台灣初期現代主義的建築,台北最近的華山車站也算是一例,被欺負的也很淒慘!
華山車站(1)台北市最後的地面車站
以下為台灣現存的表現主義街屋,所剩無幾了
台南街屋34-中正路182號
2014年11月22日
分享南島值星帶的代價(3)--馬祖的成年禮.
一大早,天還未亮,窗戶外連辦室旁,樹林裏仍看的到入秋後搖曳的燈光.
安全士官的學弟,匆匆忙忙的跑到士官寢室,急促的敲著木門,
喊著"學長學長,參辦室急電......"
睡眼惺忪的我,急著戴上眼鏡,一路往二樓軍械室的安全士官電話亭跑,
拿起電話,遠方同校的大學學長回應說,"學弟,你姐姐過世了,趕快打電話回家吧!"
心裏驚訝又已有準備的當下,放下了電話,走到一樓麵包房旁的電話亭,
打回了家裏,聽到了兄長的啜泣聲,告知二姐於早上5點多就已去世.
而遠在台灣海峽對岸的我,已無緣再見她身前最後一面.
放下了電話,回到了寢室,著了軍服,在剛要早點名的片刻中,
向排長告知病危事情,準備要去坑道辦理回台奔喪事宜.
手裏拿著早在二個星期前,家母就已急電二姐病危進入昏迷狀態的同時,
填好的喪假單,前往連長室,請連長批准.
連長一改上星期一副"人没死,請什麼喪假,死了再來辦!"的眼神.匆容的批了假單,
讓我有機會一路狂奔到坑道各處辦公室,找師父批到北竿的機場假單.
在要下坑道回連上的同時,巧遇熟識的軍官人事官,不只一一的安慰我,
還指引我以最快的方式到逹北竿.更有甚者,還當面告知,要我放心回去放假,
好好把家裏的事情處理好,軍中連長的人事,回來自然會有個著落.
歸心似箭的我,被人事官一提點,更是一臉迷惑,
但已快趕不上船班的我,也没有多餘的思緒再去想原委,
只有恭恭敬敬的和人事官道謝,一溜煙就往港口奔去.
拆了船票,上了飇往北竿的快艇,望著越來越小的南竿,
被船尾馬逹旋漿攪動起來,一波一波的浪花,形成了一面上山下海的菱形地景.
想著這近一年在島上的生活,念著7月初返台假時,探望在醫院裏開朗作化療時二姐的身影.
才短短一年,人事全非,茫然的自己,更是無所適從,
十月的海風,己然冷飋,望著要上北竿後的飛機,已抵逹天堂的二姐,
在一萬英尺的高空,我們會在空中相見嗎??
安全士官的學弟,匆匆忙忙的跑到士官寢室,急促的敲著木門,
喊著"學長學長,參辦室急電......"
睡眼惺忪的我,急著戴上眼鏡,一路往二樓軍械室的安全士官電話亭跑,
拿起電話,遠方同校的大學學長回應說,"學弟,你姐姐過世了,趕快打電話回家吧!"
心裏驚訝又已有準備的當下,放下了電話,走到一樓麵包房旁的電話亭,
打回了家裏,聽到了兄長的啜泣聲,告知二姐於早上5點多就已去世.
而遠在台灣海峽對岸的我,已無緣再見她身前最後一面.
放下了電話,回到了寢室,著了軍服,在剛要早點名的片刻中,
向排長告知病危事情,準備要去坑道辦理回台奔喪事宜.
手裏拿著早在二個星期前,家母就已急電二姐病危進入昏迷狀態的同時,
填好的喪假單,前往連長室,請連長批准.
連長一改上星期一副"人没死,請什麼喪假,死了再來辦!"的眼神.匆容的批了假單,
讓我有機會一路狂奔到坑道各處辦公室,找師父批到北竿的機場假單.
在要下坑道回連上的同時,巧遇熟識的軍官人事官,不只一一的安慰我,
還指引我以最快的方式到逹北竿.更有甚者,還當面告知,要我放心回去放假,
好好把家裏的事情處理好,軍中連長的人事,回來自然會有個著落.
歸心似箭的我,被人事官一提點,更是一臉迷惑,
但已快趕不上船班的我,也没有多餘的思緒再去想原委,
只有恭恭敬敬的和人事官道謝,一溜煙就往港口奔去.
拆了船票,上了飇往北竿的快艇,望著越來越小的南竿,
被船尾馬逹旋漿攪動起來,一波一波的浪花,形成了一面上山下海的菱形地景.
想著這近一年在島上的生活,念著7月初返台假時,探望在醫院裏開朗作化療時二姐的身影.
才短短一年,人事全非,茫然的自己,更是無所適從,
十月的海風,己然冷飋,望著要上北竿後的飛機,已抵逹天堂的二姐,
在一萬英尺的高空,我們會在空中相見嗎??
2014年9月23日
分享認真活下去的勇氣---永遠的0
不論多麼痛苦,都要努力活下去。
近來日本社會,大量在探索二戰時的過往,歷史與人事.
無論從戰後對大東亞戰爭的追尋,或是戰前滿州國,台灣的殖民.
都有進一步民間社會的反省與論述.
尤其對二戰時期的軍國主義,也有強烈的民間批判.
但在繼承戰後大量社會主義左翼的反殖民論述為主軸的歷史觀,
開始有了新一代人道與重返自我民族意識的反思.
而這部描述特攻隊後代的子孫,為了找尋親生外公的事蹟.
如同偵探小說般,揭開一段不為人知的特攻隊歷史故事.
正是在這樣的反思下,另一種新時代的自我發掘與論述.
再再反應出日本的民間社會,是非常有自我反省能力的.
電影裏新世代不冀的孫子,在經歷考試不順,外婆過世後,
掉入親生外公宮部久藏的過往追尋日子裏,
從海軍之恥的污名,到技術高超的飛行員,
堅持活下去摯愛妻子的先生,到因揹負太多學生戰死亡魂,
最後仍加入特攻隊,把57戰機留給大石存活下來的人格者.
電影在現實口述與時代場景中來回切換,
一步一步的把歷史追尋的過程描述的淋漓盡致,讓觀眾有如身入其境,
也讓孫子感同身受,找尋到自己人生的使命.
或許自己過往這些年,也一直在找尋日本時代台灣的歷史,
一個被污衊却又被遺忘的時代,讓60,70年代後出生的我們,
要靠自己一一的尋找爬梳,還要小心奕奕的分辨對錯是非.
而飛快過去的時間,快速凋零的老一代,如同朋友所說,
都來不及一一記錄採訪他們的口述歷史過往.
看到電影裏追尋外公歷史的孫子,在華麗的餐廳裏,
因為不苟同朋友對特攻隊的解釋而和朋友暴怒大吵一架時,
身處台灣新一代的我們,又何不曾如此?
面對在台灣只知被灌輸扭曲歷史的人們,我們又何嚐不生氣暴怒過?
當然戰爭的殘酷與特攻隊軍國主義的無知,再再在電影中都有精彩的交代.
赤城號空母被轟炸擊中時,宮部與井崎在飛行艙中俯瞰船上同仁們如同地獄一般.
當實行特攻轟炸任務時,再再要求同仁不可無謂犠牲,
生命的寶貴,是為了深愛自己的親人與家人而勇敢的活下去.
為了保護自己的學生,一而再的寧可被長官修理,也不願放行讓他們畢業.
一直到最後,受不了做為保護特攻隊送抵戰場的任務,
眼睜睜看著學生根本没有一架可以抵逹空母而一個一個戰死.
承担了太多的死,而存活下來的苟命,是否應該再活下去?
對親人的愛,又如何透過苟活下去來表逹?
當活下去的精神,己淪落到苟活逃離戰火時,那活下去的意義,又是什麼?
批判了軍國主義明知已無法戰勝的戰場,還要犠牲無辜的學生,
又批判了苟活下去的精神,到底要創造出怎樣的日本?
魂魄不滅,同時讓己捐驅的宮部,隨著大石的身軀,回到了妻女身邊來.
大時代下的軍人,最想念與難忘的,還是自己身後的家人.
如同最後大石外公所提,那一時代的人,有自己戰後苦難生活的生存之道.
大石娶了宮部的妻子,承繼了生命.也珍貴了宮部保留給自己的生命,
好好的照顧了新的一代.
在台灣的我們,老一輩的人,有的經歷了二戰南洋的經歷,
有的飽受國共內戰的紛亂與白色恐怖的洗禮,但為了生活,在那個歷史時代的浪潮下,
裝作没事的過了七八十年,形成了現在的家庭與社會,
而這又何嘗不是那一代人,走過苦難的大時代下,自己的生存之道?
電影中,人性的多樣性,在黑道大哥的景浦身上最看的見.
本來已視死如無物的景浦,猛追盟軍擊落的戰機,在遇到技術高超的宮部時,完全失控,
死本來很容易,但却因對宮部開槍,宮部反而可以射殺景浦而没有,造成景浦後面的貪生怕死.
本來可以死的很容易的景浦,却變成要有勇氣苟活下去的黑道大哥.
這樣的變化,也再次驗証,人真的必致於死地而生的這句話.
没有好人,没有壞人,抉擇没有對錯,也没有後悔,
在大時代的浪潮下,人們有的,只有逆來順受,苟活下來.
導演想表逹的,仍是他自"幸福的三丁目裏",對小老百姓精神的致敬,與對國民記憶的記錄.
面對歷史,真誠實究,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
雖說是本小說,是部電影,但我們仍然看到電影描述歷史時代下的真誠,
也給小人物在無奈環境下,求生存的另一種鼓舞與光輝.
這才是導演想傳逹給觀眾的角度.也反映出是部負責任又勵志的好電影.
對日本,對台灣,都應該有另一種鼓舞作用才是.
2014年9月9日
分享不是樂園的軍中----軍中樂園
海龍,外島,831,兵變,叛逃,是的,我是因為這些元素才進去豆導這部電影世界裏的.
在台灣過往戰後5,60年裏,這些軍中的元素,曾深刻的陪伴影响台灣社會的形成.
曾入過海龍,抽中外島,在港口選兵操過來馬新兵的我,在看完前導宣傳廣告後,
實在没有道理不去看這部,
看似向過往曾在外島當兵,經歷過大時代洗禮的阿兵哥們致敬的電影.
坦白說,導演的野心,是大的,一開始的開口笑,海龍的快艇,
滿街綠衫軍的金門,找了坦克車和老吉普活著讓他四處亂跑.
想回到60/70年代的金門,確實是用了點心,
也讓人期望,是否在故事中,能再給我們更多時代中,人們在歷史時代裏,更多的蛛絲馬跡.
(那些武器,吉普,坦克車是否專業到位,就有勞老杜找碴一下了).
坐著開口笑到金門的羅保台,一出船艙,伶著黃埔大背包,就被要求排排站好,
等著被來自各連隊的士官長選兵,那種出艙口時傍偟,無助,被選中後,被同梯羨慕的背影,真是精彩.
可惜只差没有把新兵注目長官身上是什麼戰地符號的眼神,拍攝出來.
而各種入海龍前的要求,如揹著背包,在碎石地上伏葡前進,在海邊被操的半死,
不及格時三不五時士官長來個大卸八塊等,均著實到位.
再再都期待著這部電影,會給那時的阿兵哥,什麼樣的致敬???
可惜離開了海龍,因被退訓下部隊到831的保台,開始進入豆導的樂園散文裏.
海龍,只不過是導演包裝致敬的糖衣,
而看似亮麗的831,開始成為觀眾挖掘探奇的新樂園.但真象真的是這樣嗎?
導演透過保台的眼睛,讓觀眾看到831裏的社會,派系的分壘,各有苦衷的姑娘.
看似依公行事的主任,照顧學弟的學長,每天熱鬧無比的廳堂.
士官長的痴心,同梯的叛逃,弒夫的姑娘,愛錢如命的阿矯.
到底導演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其實,這是一個不是樂園旳軍中,除了服從的軍令,服從的學長學弟制外,更是互相啃食的社會,
遇到金錢來者不拒的阿矯,三不五時打點小牌的雜牌軍官,被欺負到受不了的同梯.
被恩客捅又被撞頭的姑娘,菜鳥過後變成老鳥的保台~~
但在導演的敍事中,這一切變成鎖碎,片段,隨機的記憶,
煽情的愛情,改變的承諾,如同"鐵皮鼓"裏,長不大的男孩一樣.
一鏡一鏡的窺視,在拒絕長大與被迫長大中掙扎.
但終究,也只是導演的記憶散文,没有對錯,只有命運.
剛開始,當兵人的心中,可能還有那麼一點對愛的渴望,一點點對人性的詩篇,
但這些詩篇,可能只在日記裏,也可能只在信封裏,但有多少人,又曾在外島當兵時,
假日躺在海岸無人的港邊,望著大海,無聲無息的度過一個下午呢?
只是這是豆導的作品,他還是得回到傳統敍事的搧情手法裏,
把士官長的殺人情節帶出,把同梯救援姑娘的情事跨大,
把情色但又壓抑的弒夫姑娘愛慕之情,放大又縮小.
讓觀眾忽冷忽熱之際,又來一個大時代荒膠情境的回馬槍~~
單打雙不打,解放台灣,光復大陸,民國60週年國慶的蔣介石勞軍等,
,他不是"紅色警戒"裏,同樣在批判戰爭荒謬,却採用史詩散文般的巨擘泰倫斯·馬利克.
他,只是豆導,無力去批判這歷史軍中的荒誕,也無法去扭轉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哀.
他只能依自己的環境,操作最擅長的老芋仔情結,
那種自小被強迫帶走的少年兵,有家歸不得的歷史悲哀,這才是整部片子最讓人感動的一刻.
其它如士官長娶媳婦的單想,同梯結夥叛逃遊向對岸,殺夫姑娘的愛慕情愫等,
都只是導演對那個的時代,如同831的窺視般,自己的長篇散文詩歌的想像罷了.
逃跑叛逃的同梯,飽受學長同袍的欺凌,數次無法自己,本以為會自裁,或趁站衛兵的他,
會舉槍對同袍掃射.(外島當兵時,此種案例彼彼皆是)
最後没想到居然是協助被欺負的姑娘游向共產主義的懷抱??
最有權勢的士官長,上831大家都得讓讓的老張,傾家蕩產,最後是裁在姑娘的手上??
收到分手信的保台,每天窺視的茶室小姐,愛慕的妮妮,在接到特赦令的同時,
激情的一景,最後得到的是要留給未來媳婦用的答案??
這些劇情安排,没有答案,也太鎖碎,鎖碎到最後戲裏的小孩出生的重生,
都没了任何意義,說到最後,這個樂園,只是導演自己的愛情散文.
如同電影裏所說的,River no return的歌曲.
又怎麼要人回答出"為什麼人要當兵?為什麼我們都沒有選擇?"的答案呢?
没有答案,却又放空的情節,
只能說這次的導演,已很收斂,找了個史詩的題材,却只是陽春麵般的切了點小菜,塞塞牙縫.
讓人有點意猶未盡之憾,若與以往作品相比,確實也進步不少,
唯時代區域語言使用問題,仍是非常的不對味,如同艋舺一般,
台語在電影中的應用,實在太没著墨,也著實証明,整部片子普通話的氣味,好似是一篇自淫的散文,
而豆導還是只能在那自己的想像裏,操用自己最擅長的外省老芋仔腔,才能在這時代歷史情節,找到感動的痕跡.
而我們這些,曾經在外島當兵,海龍受過訓,從輔仔手中拿到兵變信,也看過阿兵哥叛逃而參加雷霆演習,
進而想透過電影裏找尋軍中時代記憶與過往救贖的人來說,這部片子,真的實在很難搔的到癢處.
2014年9月7日
分享萊特遺產的追尋---田上義也的小熊邸
萊特在日本的影响,不單單只是東京的帝國大飯店,阪神間的社長住宅.
其在日本所影响的後進,一一的承襲了不少萊特風的語彙,
展現在日後散落日本各地的建築風格上.
而2013年造訪的札幌小熊邸,更是少數能容易一探究竟的好去處.
說到北海道的萊特風承襲者,不能不提這位1919年,
曾在東京帝國大飯店裏幫助萊特營繕的田上義也.
這位自1923年定居北海道的先生,不僅是位建築師,更是Orchesta的指揮家.
在他散落北海道的建築作品裏,些許的在那精典的窗戶中,
看到了融入萊特語彙,但却又飽富詩意與音樂調性的趣味,
也讓我一直很難忘懷的是,北國的小屋玻璃窗,
是否這樣的風格與建築史的發展脈絡,
又是如何的,傳接到台灣日本時代的另類日式宿舍裏呢?
若詳細了解這棟建築,原本自1927年建造的址原,應是位於札幌市內,
但歷經都市成長常見的現象,1998年也因開發而被搬遷到藻岩山的山麓上.
少了地理原址的建築經典,為了讓這裏不只是一座建築收集的倉庫,
地方政府也導入了商業自主的咖啡經營,
並保存彰顯曾為北海道大學著名的蜻蜓研究權威小熊捍的相關資料.
好讓在已經失去原汁原味,無法與完整地理歷史結合的空間中,
能多點對過往昭和時代,理性博物學術的歷史彰顯.
也同時彌補了,座落在偏遠山麓上,難以吸引遊客的不足.
對一個想找歷史的,空間的,建築的,咖啡的地方,
好好休息一下的旅人來說,無疑這裏是舒服的.
親切的服務,還巧遇台灣人定居在北海道的服務生.
讓人感念這樣的空間,何謂舒適?何謂生活?何謂人生?
喝著送來的咖啡,想想現在的台灣,
如火如荼,上自政府,下到百姓NGO,
想方設法的保存日本時代的建築時,
又同時要讓它能自負盈虧的巧用各種方法,巧立名目,實在很是辛苦.
其實,生存,生活,是可以很單純的,很簡單的.
只是我們自己知不知道可以那樣過而已.
現在已是ろいず珈琲館的旧小熊邸正門
整個小熊邸的格局,是完全繼承日式宅邸平面不對稱的格局.
而屋頂原來是銅板,亦或是鍍鋅鋼板,倒是可以再仔細研究一番.
入門前的側窗,單窗不對稱又雙窗對稱的風格,台灣的老街屋倒也常見.
不對稱的格局,在入門的屋簷上,顯而易見.明顯的萊特燈飾語彙,就嵌在入門的燈罩上.
淨潔的玻璃透窗,標準的萊特風,線條,羽飾,三角,不對稱.
一旁窗戶內,如馬賽克,又如馬雅紋的語彙,也曾同時出現在萊特的ヨドコウ迎賓館裏.
再也熟悉不過的語彙,這次只是簡單的木板裝飾,而不是萊特的ヨドコウ迎賓館裏,銅片的材質.
通往二樓的實木階梯,仍可看到標準日式和館的菱形棃地玻璃窗,和樓梯間的小扶台.
單要看這保存良好的窗戶,遙想台灣的老街屋,實在是讓人羨慕.
一樓的主廳,夕陽的光線打進來,不只有萊特,還有旋律和音樂.
讓人最感念的小態捍的相關文件,彰顯的,是日本昭和時代,科學博物的精神.
還是很讓人迷戀的燈罩,再看仍不厭倦.
二樓的住宅展示空間,早期的嵌入式木格廚櫃.細緻而饒富風味.
望外的窗戶,線條,主軸,不對稱交錯,真是難得.
對照外觀,其實這主軸中,不對稱的窗戶飾紋,與拱型尖屋簷的對比,完全繼承萊特的風格.
入內再望,還是很讓人讚嘆,田上的小屋萊特學的傳承,仍有著北國難以忘懷的詩意調性
標準日式咖啡館的SOP, おしぼり,冰開水,乖乖燙過杯的咖啡杯.讓人舒舒服服的的度過一個下午.
彰顯建築的百選LOGO,低調而雋永.
門外再一眼,北海道田上的萊特風小宅邸,實在很讓人驚艷,
很遺撼没能在這次的旅途中,把他散落的寶貝看個够.
夏天的北海道,藻岩山麓下的ろいず珈琲館,幽靜又詩意的午后,留下了難忘的一刻.
2014年8月20日
分享一杯的重量 ---- 記平岡咖啡
最近不知為何,常懷念起在日本生活時,咖啡店的時光.
尤其這間隱藏於大阪辦公大樓間的小咖啡館,
總讓我在台北忙碌工作時,迴光片羽時,難以忘懷.
2012年春,短短六天的旅程,自金澤風塵僕僕的來到難忘的大阪,
僅存的日子,無由的四處閒逛,走在這再熟悉不過的異地,
回味那大阪昭和時的繁華,和老大阪人悠哉又匆容的面容.
戰前就已創業的平岡,服務著這老大阪最繁華的町區已好幾十年.
如同好友隣居般的氛圍,入內隨即可見.
那窄小的桌椅,如同京都某些咖啡館般,是時代的背影.
點了份著名的甜甜圈,和單純的咖啡,望著週遭的客人.
想像這上班時段的早晨,光顧的是怎樣的客群.
衣著光鮮的上班族,討論著等會開會的預演.
吧台上的大人,看著數字般的報紙,覽過今天股海的點數.
專著的老闆,拿著大絨絲布濾布,架在鐵三角架上,
等著應付下一輪客人來時,要事先準備的咖啡.
望著窗邊,想著這看是急促,但又悠閒的市景,
果不同於東京的急忙,京都的觀光.
大阪的咖啡味,是庶民愜意的天堂.
啜著送來的Black,看著一旁店家自行舉辦的攝影展.
才想到這是Midosuji町區常有的活動,
一旁的Fujifilm,與御堂筋上常有的秋天銀杏攝影祭.
讓每每走在這路上,懷念不已.
舒服的早晨,冥想後的時光,
在體會了滿滿大阪庶民的味道後,該是離開的時侯.
起了個身,行向櫃枱,付了帳,向老闆點了頭,
感謝這老店,讓我進入了老大阪人的老時光裏.
逕行的自行離開.也不想找零,就算做小費.
誰知一到門口,老闆硬是急忙要找錢給我.
一直不好意思的表示,没這規矩..
看到老闆娘的笑容,也讓我一時不好意思了起來,
收下了老闆娘找回來的沉沉的零錢.推開了叮噹的推拉門,
走出來店面口,頓時間,
這杯咖啡,有了重量,
讓我看到了一個老職人的光輝.
也看到了大阪老咖啡館的堅持與性格.
台灣,真的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己經用了不知多少年的平岡帆布門廉
送來了著名的甜甜圈與平岡咖啡
一旁贊助的攝影展中,剛好喜愛的北極熊
青花磁裝盛的甜甜圈
平凡再也不過的吧台,是與老客人對談的VIP空間.
久未再見的火柴,在禁煙己然是當然的台灣,很難在咖啡館內再見.
私人的,低調的,厚實的,人情的,庶民的,
這才是真大阪,想要嘻嘩的,勸還是京都就好.
2014年5月13日
分享光芒,大象,左營
應朋友之邀,去了趟高雄,沿著海線的台17,到了高雄的左營.
買了個好吃到不能不買的酥餅後,在這一旁的條狀大公園裏,喵到了象蹤.
没有預期的公園大象,總是讓人特別興喜.
除了在南下假日的氣氛裏,還能找到些許大象與人跡的趣味外.
和在學校裏,只服務小朋友的老大象相比,
它至少還活在公園裏,繼續的服務著人群.
有時還身兼社區裝置地景藝術的任務,
陪伴著老年人,與婦幼小朋友.
左營這隻大象,没有平時學校裏看到的"精忠,報國"
八股的標語,但却有著意識流般,讓人難望的綠意與味道.
也再次証明,擁有大象溜滑梯的公園,
綠化最徹底,也最自然,
不是身處動不動就校園再建設,或三不五時就好好看的假公園.
所能比擬的哩!
身處老樹旁納涼的大象,真是惬意.
大象的施工,没有常看到的洗石,多了份質僕的氣習.
象鼻尾端,是保護小朋友滑溜梯時,避免摔傷的圓形小沙坑.
大象的屁股,没有圓滑的造形,方形剛毅,
背部的鐡欄杆,没有看起來比較像緬甸象.
中規中距,没有洗石飾文,也没有精忠,報國.
站上象背,俯視圓形沙坑, 日之丸?十二道光芒?
紅紅的欄杆,非常有趣的樓梯.
望向天際無限的宇宙~~~~~~~~
瞬時間,大象溜滑梯,變成了大朋友的時光機.
靜靜的站在綠樹林立下的大象,看來阿北也很愛.
能有這隻大象,真是左營人的福份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