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9日
分享1928ビル--武田五一與若林廣幸的傳承
最近不少人在談論京都知名的建築師,若林廣幸.其機械奇幻般的建築風格與完全異於古典傳統京都風的現代疏離美學,再再表現在京都河原町附近的商用建築裏.從大阪南海電車的鐵頭二八火車頭,到京阪鐵路的宇治車站,都可以看到不同以往的日本建築風格.也讓人對日本建築師的大放異彩,無拘無束的風格,很是感嘆.總以為日本人拋棄傳統,異想天開的奇想建築,在這段時間裏,集大成的使日本大步邁向世界建築大國.然而其背後尊重歷史的精神,徹底保護傳統的用心,更不是我們看到新潮新穎的建築空間的潮流裏,三言兩語所能道盡的.
不過位於三条的1928ビル(舊每日新聞社京都支局),却是一幢不一樣故事的建築.被京都納入歷史建築保護的1928,為京都建築之父五田武一於1928年興建的現代裝飾風格建築.當時的五田武一已開始往現代主義的風格過渡,不少建築己呈現和洋折衷的現代風格.其風格對關西地區建築界而言,影响深遠.對台灣也是如此,除了當初圓山的台灣神社為伊東忠太以及武田五一所設計的外,很多1930年代的台灣官樣建築,如鈴置良一的作品,看來也和當初曾在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的養成訓練有很大的關係(武田五一曾為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的校長).可惜後來新聞社遷址,所幸為京都建築師建築被若林廣幸買下,保留下來並未做大幅度的拆建,僅整修補強結構並成為三条區裏著名的文藝開放公空間.
很多人去拜訪這建築,是因為地下室的Cafe Independant,為京都咖啡手冊中必介紹的景點.不過在歷史建築風聞名,四處儘是知名建築家如辰野金吾與長野宇平治的京都文化博物館,近期安藤忠雄的TIME I/II,讓這棟過渡期風格的1928,不太受到重視,常眨眼而過,少人介紹.對我而這,却有不同的意義.原因無它,一來它填補了三条在近代與現代建築變遷裏,唯一一棟和洋折衷的過渡期風格的遺憾.二來讓在台灣找尋此期建築風的自己,又大開了眼界.也更確1930年代昭和在台後期的建築風,和武田同時期的風格,應有很大的關係.最重要的是近期京都新世代建築師的在地回饋,促成了購買並保留原樣的精神,著實讓人動容.台灣也有相同的背景,也有相同的環境,何時歷史建物,可以讓屋主自由買賣,而從事建築業的大師或業界,又可以加入購屋保存的行列,引領未來,而不是買來拆一拆重蓋,或整成完全新的一樣的"新古蹟",賺一賺容積率,而又看不到它的未來呢?
奔馳於関西機場的鐵頭28南海関西快線,是若林廣幸著名的作品.
京阪宇治線終點站的宇治駅.是若林1995年的另一個近期車站作品.
清水模與圓柱相互堆疊的空間,冷冽中却飽有一絲絲温暖
自大阪安藤忠雄的中之島站上車,到宇治駅,一開始以為這站又是安藤做的.不過細看語彙確實差很多.
1928ビル,長深形的基地,水平帶的出挑與飾紋,立面星形的陽台,與不對稱的山牆,應也算是現代裝飾風的一種.
連續的水平帶,整齊劃一,丸窗與方窗相間.充滿平衡對稱的現代風格.
立面的雙星氣窗與星星造形的露台,搭配不對稱的塔樓形式,形成很奇妙的元素對話.
其實在台灣不少街屋裏,也存在這樣的建築風格.
一樓入口玄關的對燈,融入的八角形狀,讓我立刻想到新竹那棟六角柱式的燈座,一點也不輸1928ビル.
圓形氣窗與水平帶相間,平衡又充滿韻律感.其實整建築最精彩的是頂樓的大禮堂,可惜拜訪了二次都没開放,殘念.
一樓空間緥給文藝活動展覽使用,往地下室Cafe的階梯,還是維持早期的風格不變.
廢墟般的風格,不加任何重新整修和裝潢,這種作法若在台灣,不被罵死才怪,尤其在歷史建物的再利用議題上.
窯變的布紋燒磁磚,是拜訪這咖啡廳的重要藉口.
整片的タイル,讓人目不暇己.
可以不用點咖啡,只因為想看到這些難得可貴的歷史磁磚.精彩的不對稱建築,低調但多樣幾何變化的韻味與力學結構(禮堂),加上地下的布紋磁磚.直讓人回想台灣同時期來自日本的總督府技師們,不也是在台灣奠定那時代的建築表情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