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

分享

台灣國寶--唸歌詩人楊秀卿


最近實在很忙,忙到没空寫日誌,
不過早上看到朋友傳來台灣唸歌國寶要在北投温泉博物館彈月琴唸歌,
再怎麼也想抽空前往觀賞.理由無它,這個念頭已想太久了.
那麼熟悉不過的絃律,七字仔,歌仔調,
自小到大阿公阿媽的拉幾歐裏,總會聽到吳樂天的廖添丁,和楊秀卿的周成過台灣.
這是大稻埕人家老年人房間裏常有的拉幾歐聲,陪伴伺大人年老時的台語歲月,
這種功德,實在無量.

而今天聆聽之下,實在很讓人動容,開朗樂觀的楊老師,不因年幼眼睛失明而哀嘆怨人.
自小到大的經歷娓娓道來,提到自小至今住最長的地方,就是建成圓環,
20多歲時,在圓環中間的蛇湯蛇葯攤旁賣唱.為了精進技藝,
三不五時跑去大中華歌仔戲台聽歌仔戲(後來的大中華戲院),自己再精進改編.
算來也50年前有,當時又住在巷內南興街的鯤瞑旅館.
種種口述的熟悉場景,儘是全在小時和阿公阿媽住的圓環週糟,讓人動容.
再想想小時侯常聽阿公和阿媽從拉幾歐聽的周成過台灣,
難怪,阿公阿媽每天睡前都要聽她或吳樂天的拱古,
想來四處趴趴走的阿公,那時應也常跑去圓環頂聽唸歌吧!

回家後再上YOUTUBE看了過往楊老師錄影的周成過台灣
(其實故事真有其人,而且就事發地點就是大稻埕!)
再想想這過往圓環在台灣歌謠所扮演的地理角色,
台語文化裏的唸歌,透過了大稻埕周成的故事四處流傳,
街頭巷尾,四處傳唱,再省視戰前圓環大稻埕繁榮的新劇文化
戰後的庶民歌謠,中下階層的唸歌拱古,形塑出完整又立體的語言傳唱空間.
圓環啊圓環,你才是台灣戰後歌謠的發源地啊!


楊老師的台灣唸歌功力,實在無人能及.
句句押韻,又字字道地,邊說邊唱之間,配合手勢與月琴的彈奏敲擊,讓人入神,混然忘我.
時而女聲,時而男聲,又時而老角,時而孩童,透過不同的音韻擊奏,明顯的場景調度,幕入腦簾.
一人多飾,如入無人之境,雖年紀已長,略已不如過往十多年前最精華時期的聲音演變.
但今天再聽,實在讓人驚訝與動容.稱為活的台灣說唱藝術的國寶,實不為過.


結束前,老師教大家用七字仔來唱"韭菜吐簽",唱的大家不亦樂乎.
台語唸歌之美,隨手拈來,亳不費任何功夫!


這位天佑先生的示範演唱"韭菜吐簽",只能說這高亢搖滾的詮釋方法,實在極為有趣!


看到年長的楊老師,還在為台灣的唸歌文化四處盡心盡力,實在讓人甘心.


咦!這位大叔是誰?跑來鬧場哩!




Youtube裏這段周成過台灣,應算是楊老師著名的劇目.
一個人的表演,毫無冷場,有趣的是,裏面的地景店名,
都在熟悉的大稻埕內,看來在圓環走唱時期的楊老師,受大稻埕影响頗深.
回來再查一查資料,没想到楊老師是新店市屈尺的人哩!


和老友相約一起前往聆聽,相報北投要排隊的好吃台式拉麵!
有吃,有聽,又遇到伺大人分享圓環的過往,驗証自己小時的記憶.
只能說真是幸運又快樂的一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