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分享

台北最後活的產業遺產聚落--台北機廠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其瘋狂----記台北機廠鐵道產業遺址拜訪心得.

4年前猶記得初次拜訪松菸時,穿過一旁的貨運道時,才發現台北機廠,簡直是台北活的近代遺產,
當時通往未來伊東豐雄的大樓尚未開工,那碩果僅存運輸菸草與香菸的貨運軌道仍被廢棄閒置於此.
整片完整的基地,簡直是台灣最具專賣事業與近代鐵道產業保存的歷史遺址.
可惜這些年吵的滿天嗄響的文創與美術館,已讓這一大片的基地,出現了無法回復的現象.
這偌大的基地,己被一條市民大道,一切為二,下為松菸,上為機廠.
而近期己吵的沸沸揚揚的松菸,已因一個大巨蛋,一個文創,又一個伊東豐雄的大樓,
把這近代台北最有味道,東亞數一數二的老菸廠近代遺址大卸八塊,不成人樣.
不僅綠樹砍光,一旁重要的松菸運輸鐵道近代遺址也被拆成通往伊東豐雄大樓的道路.
近來又耳聞上方的機廠,搬遷後的火車機庫,要轉形成台灣版的"奧塞美術館".
到底是怎樣的民族文化自卑心,自我放棄這日本戰爭時期傾鐵道部之全力所新蓋的工廠.
而要在未來已是伊豐東雄大樓一旁,再搞個不知未來是否成功與否的"美術館"呢?
文化發展的重點,應是如何保護因地不同的在地文化,
變形的後現代創意裝置現象,都僅是在無法保存文資時,才展現的治標手段.
可是台灣現在的文化保存,困難的近代產業遺產裏,系統性的都不願去保存(還是公有地不是爭議的私有地哩!).
反而以最簡單治標的方法,只留硬體,再搞個"台北奧塞美術館"的大餅,
另作它用,炒作政客與利益團體的未來政績,讓台灣的近代產業遺址,出現無法回頭的困境.
試想,這機廠不是被荒廢吔!現在還是台鐵活的火車維修廠.
難不成偉大的中華文化總會(本來為國家文化總會),是又想把這場域,變成現代藝術或其它文創的展覽場嗎?
被變形的展覽空間已够多,難道我們無法讓既有的場域,回到既有對的空間應用與對話去嗎?


其實這4,5年來,文創,地產,政府,一直是共犯結構,而且都有公式可尋.
因為文化與創意,所以可以申請經費,天馬行空,無視在地寶貴的文化資產,又可以炒熱地區地產,
政府先找國有面積够大的基地,不論是綠地或現有軍方用地(有綠化環保都市之功用,如花博的大公園,)
或是大片的近代產業遺址(如松菸,華山車站,華山藝文,台中煙酒專賣工廠以及URS某些系列等),
然後再以未經過審查保護,或為了活化空間避免成為蚊子館等理由,改造成文創中心,成為活化地產的推手.
或以"台北的六本木","台北的秋葉原","台北的奧塞美術館","淡水的舊金山大橋"等,
類比國外知名的建築或景點,形塑出改造出未來的大餅.
若文化資產保護團體的保護聲浪揚起時,就以第三利益團體來為其辯護.
松菸倉庫基地上伊東豐雄大樓的文創建築界,松菸大巨蛋背後的表面上為體育而只顧建商的利益.
未來看來又多了一個台北機廠的美術藝術界.在利益團體理由充份的背景下,
恣意破壞未來引以為傲的台灣近代產業遺產的瑰寶.

IMG_5128
台北機廠個案,看到的,是和松菸一樣的翻版,主建物的機庫與修護廠整個廠房與鐵道,均未列入古蹟,
而附屬的澡堂,却早已被建築文化界定評定為市定古蹟,這種捨本遂末的態度,
更不用說對機工,鐵道,系統,人文,既有的台鐵工人等最原始的文化財保護.
坐實台灣的近代產業文化遺產,僅停留於"單一硬體建築"的保護,
至於近代產業遺產保護中,最重要的系統保護概念,完全被忽視.
若照現階段的規劃,澡堂被建築界聲援而古蹟保存,而車庫機場可能被規劃為美術館,
那難保其它面積如鐵軌,辦公室等,全一塊一塊的被切割,
未來到時看到的,又將會是另一個零零落落的松菸翻版.
也難保以後再搞一個XXXX建築大師蓋的大樓吧?

這些照片的記錄,其實發生在半年前,對早已記錄過松山菸場,華山車站,南昌街樟腦工廠的我,期待那天好久.
進入廠區,各年代的火車頭齊聚一堂,台鐵員工仍持續不斷的修理這些服務台灣數十年的老車母,
地上擺滿了各年代的修理機具與各式火車零件,整齊劃一.
原本主要是要拜訪已被建築學界要求保留,展現出戰前Art Deco豐富表情的古蹟澡堂,
反而因這完整的鐵道機廠園區與鐵道遺跡,讓人掉入無法自拔的時空隧道裏.
就連戰前昭和時期鋼構完整的車庫,亦完整仍被使用至今,
拜訪時一旁正好在維修的火車頭CK101,讓整個場域,變成一場活生生的產業遺址探險.
就算不是鐵道迷的我,那種看到既有空間仍被老台鐵員工原樣使用的氛圍,實在讓人感動.
活的工廠,活的廠區,活的澡堂(引導修理火車渦爐所剩餘的蒸汽,加熱澡池後的澡堂).
真是很難想像那天台鐵機廠搬離,没有活渦爐加熱的澡堂,會成什麼樣?
想到這台北最後的近代產業遺址瑰寶,居然要斷送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實在讓人遺撼!

近代產業遺產的原素材--文化資產,是產業文化發展的根本.而資產,也不是只有建築,硬體.
它是產業居民,企業成員,是系統,好好保存利用,是自己會源源不絕貢獻出好產值的資產.
它不是文創產業,文創產業太講求投資報酬率ROI,
它是種生活,是一種文化共識,不需要政府三不五時花費的辦活動,
也不需要為它還做個不合身的外衣,創個奇怪的口號,因為它本來就在那裏.
曾遇有學者,說政府在文化保存的議題上,有在進步,也在學習,但我想說的是,政府根本不用學習.
政府要做的,頂多是保持現狀,加強既有產業體的榮譽感,自信心,讓這些產業成員引以自身文化為榮.
透過自信找尋本身既有的文化特殊性與差異性,才是文化資產保護的目的.
若政府每天想的是ROI,那文化,創意,產業,這可怕的變形金剛,
總有一天會把台灣的文化資產,消滅的無以回復.
到時搞不好只看到一棟一棟的新大樓或新古蹟.連蚊子館都做不成才更可怕.


台北唯一僅剩載送香菸菸草的鐵道,已因建築文化界的伊東豐雄大樓,而被拆除當成聯絡道.


不是鐡道迷的我,看到這些活的鐵道文化遺產,說真的,心中實在難掩悸動.


進入了烏黑的工廠,是另一個時光遂道,數也數不清的過往火車零件,服務過多少台灣人南北奔波的移動時光.


悠黑的場景,讓我想起了熟悉的雙連打鐵街和"廢鐵街",黑手的產業,曾是台灣的產業起飛縮影.
只是政府只重美學文化的現在,忘了黑手相關的產業,才是復興未來手感產業的重要基礎.


時間的痕跡,隨著牆上一天一天不同的公告,似乎預告機廠息燈一天的來臨.


壯濶的鋼構衍樑,與大跨距的空間,是台灣戰前鐵道部的傑作.


單單這些鐵道部當時在台灣遺留下來的鋼構建築與月台,應就可以研究出一本書了.


排列整整齊齊的火車零件,真是活的火車博物館,若能持續保存當做老火車的維修廠,該有多好.


車庫工廠內正在維修的柴油火車頭,活的機廠,更具機械產業的教化意義.


穿梭於各車庫與工廠間的鐵道,更証明當時的機廠是全面性的系統鐵道工廠,都有其特殊的系統意義.


連一旁的已過半百的噴水池,都不知未來會是如何的下場.


本來戰前有一尊放置台北機場之父速水和彥的雕像,戰後改以孫中山雕像,
看來應也不用多久,這個花園與雕像,應也是會被拆除移往它處吧.


受ArtDeco影响甚深的澡堂,是台灣少數被完整保存完整的澡堂,
重點它還是產業遺址,還有強烈的當代建築風格.
更重要的是,它現在還是活的引渦壚的蒸汽來加熱澡池,且台鐵員工現在還在利用這些老澡堂洗澡哩!
但未來没有了活的台北機廠渦爐後,澡堂的空間,會不會又被稱為蚊子館?還是又被用來展示什麼?


末班的火車,離開了機廠鑽往松山車站疾奔而去,黑暗的隧道,會不會是台北機廠的未來寫照.


套一句李坤城寫的歌詞"火車火車 藏對佗位去".台北機廠,未來您又會被變成什麼樣呢?

2011年12月17日

分享

回味無窮的 Stand by Me



前陣子突然想到Stand by Me這首被翻唱最多的西洋歌曲,
早期原唱 Ben E King的名曲,家喻互曉.
不過後來這首歌會大紅大紫,又讓人印象深刻的,却是電影1986年的Stand by Me.
當時MTV視聽中心剛開始流行,這部片子幾乎是那時最受歡迎的影片子,每家MTV至少準備個4,5支以上供顧客觀看.
內容透過四位小朋友對尋找屍體的路種,描述了青少年對青春的摸索和成長同儕間的苦澀外,
戲中閃火車Train Dodge)的驚險鏡頭,與到逹目的地後胆小的男主角拿槍扺抗幫派老大的思想蛻變,
讓當時的觀眾印象深刻,且又富時代寓涵.
Teenage式的公路電影(或許形容成為"鐵路電影"搞不好更合適),
把一堆潛藏在四位小男主角內不為人知的苦楚,借由一段一段的小事件,表逹的絲絲入扣,又搏得同情.
更讓這四位小演員,成為當時大家注目期望的明日巨星.
其中尤以電影裏的Chris(River Phoenix),其眼神中堅毅又憂鬱的演員氣質,被認定為未來的巨星.
可惜Phoenix如同戲裏預言的一般,英才早逝(1993,23歲),讓人唏噓不己.

不過這首1986年再被喚回的歌曲,却從没有被忘記過.
而且越老越有味,也越老越多不同版本.
U2,Bon Jovi,Lady GAGA, Tina Turner等,不勝枚舉.
當然原唱Ben E King的版本,仍然是毫無疑問的精典,
但箇中好手的版本,也讓Stand by Me在不同的樂風中,
持續被變調與發展,是西洋樂界裏,少數至今還能出現不同精典變種風情的歌曲.


Ben E King的精典,真是時代的記憶.


John Lennon的版本,也是早期的精典之一,往後1986年後新樂手的變調風格,也難脫這版本.


Soul的唱法,是2007年的新精典.Free又豪放的唱法,完全展現黑人的音樂天份.

Lyrics

When the night has come
And the land is dark
And the moon is the only light we'll see
No I won't be afraid, no I won't be afraid
Just as long as you stand, stand by me

*And darling, darling, stand by me
Oh now now stand by me
Stand by me, stand by me

If the sky that we look upon
Should tumble and fall
And the mountains should crumble to the sea
I won't cry, I won't cry, no I won't shed a tear
Just as long as you stand, stand by me(*)

Whenever you're in trouble won't you stand by me
Oh now now stand by me
Oh stand by me, stand by me, stand by me

2011年12月15日

分享

319鄉紙風車劇團最後一哩路的感動.



相信自己,堅持到底,這夢想就一定會實現。呼---哈!

讚美的話語够多,無需再述,這篇算是給自己當天心情的記錄.
沉澱後再回想的心得,或許會更美好,也更真實.

活動等待已久,大魯忠實讀者的我,早已熟悉活動的節目情節,
當時還在想要去參加這場還是另一鄉的一場.
在没時間也無選擇下,開著車來到了萬里,
人山人海是預期的,冷風颯颯也是剛好而已,
紅色塑膠椅上,等待不少的讚助貴賓與小朋友.
自尋位置的我們,感受到如同小時在圓環法主宮看戲的氛圍,
不同的是,給小朋友一個快樂歡欣的一晚,而不是如歌仔戲那樣,是給大人看的.
有椅也好,無椅也罷,觀者自動自發,小朋友熱情不減,期待的是這美好的最後一夜.

有元素,才會感動.而這話很難說明,
不喜熱鬧的我,和家人一起前去,本實為難,
但與人同樂,一起分享,又是美好而甜美.
單槍俠的我,想獵取小朋友歡喜純真的眼神,也不容易,
但精彩的戲劇,吸引了愛看戲的我,又讓眼球回到了舞台.

朱宗慶的熱場,本來就是打擊樂善長,
陳明章的出現,讓我腦海裏回到了20年前,滿地啤酒罐,
淡江活動中心的那一晚.(真的是20年没再看他現場表演了)
唐奇歌德裏的時間老人,給了"時間"才是驗証人們是否偉大的重要元素.

或許年紀已非頑童,不過節目裏不少博得小朋友歡喜的逗趣內容,
因小朋友高興而讓我們也跟著欣奮了起來.
但感人的阿欽雨傘記,却也因為最會說故事的吳導,讓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故事,
透過了擬人的布偶,感動了台下各年齡的觀眾.
二個小時,有哭有笑,有血有淚(不是恨噢!),熱鬧又不冷場,實在令人欽佩.

最記得在賽狗場裏,各種汽球賽狗,拋入台下與民同樂,成為小朋友最愛的節目,
做父母的無不使勁辦法讓家中小朋友能摸到這玩偶,而這也是我最想捕捉鏡頭的時刻.
坐離我們位子後一排的母子,苦無參予的機會,狗狗每每經過,小朋友却都鍛羽而歸
內人提醒幫忙的話語,讓我放下鏡頭,猛然抱起小朋友,跟隨抓到小狗,
讓那渴望參予的種子,透過親身經驗的教化,深植到小朋友心裏.

滿滿2小時的活動結束,自己帶著滿是淚水與歡樂的表情,收拾了複雜的情緒,
準備離開坐位,後邊傳來後排女士的問侯:
"這位先生",手裏遞出了名片" 可否剛剛拍完的照片,寄給我們呢?"
"可以啊可以!"我這樣回答,目送她們離去,仔細一看名片,才發現是"啟能庇護農場"
一個台灣,二個世界,身處於天龍國的我們,真是慚愧又感動.
該觀照大地的,應是人民,不是鏡頭啊!


前奏的朱宗慶樂團


20年不見的陳明章,己少了20年前的批判力,多了對人的温暖.


開場式的致謝,其實真的要被感謝的,是你們.全台灣的小朋友,都不會忘記319


屋頂和賽狗場,有人說這是老梗,但,還是最有效,也最能凝聚參予感.


要不是活動太精彩,真想專心拍這些小朋友.


厳し的多桑,讓阿欽獨自去宜蘭拿傘.


當阿欽在車廂裏叫著賣菜的阿婆叫"阿媽"...,我想流淚的,不會是只有我.


精彩節目背後,屋頂的主持功力,實在不容置疑.


彩帶雨落下,代表的是一個有堅持有理想有耐心的旅程結束,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堅持,理想,恆心,是台灣這社會現階最欠缺也最需要鼓勵與表揚的.


再記小朋友,相信這一晚,熱情的參予,已深深的種植到的他們的心中.

2011年12月3日

分享

2011,尋找台灣自我記憶認同的電影年


2011年,可以說是台灣電影史上非常特別的一年,眾多不同類型的電影蜂擁而上,除了大家期待己久的史詩大片賽德克巴萊外,當然還有新興導演陳潔瑤的半紀錄片不一樣的月光.無米樂夫妻檔導演,紀錄田醫師夫妻的紀錄片"牽阮的手",自我記錄年輕愛情追尋的年度大黑馬"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做為兒子感念回憶父親寶島歌王洪一峰的"阿爸",當然更甭提自我激勵的勵志片"翻滾吧,阿信!"與"皮克青春",和以戲虐調侃方式討論眷村老兵的"燃燒吧!歐吉桑"等小品,這些今年在口碑,票房上獲得不錯回響的國片,著實讓今年的台灣電影,進入了一個冏異於過往,省視台灣自我共同記憶但却又復興多元的榮景.

認同,幾乎是今年台灣電影的主題,以原住民主題有關的賽片和不一樣的月光讓人印象深刻.賽德克片中花崗一郎切腹前令人動容的一幕"我們到底是日本天皇子民,還是賽德克人?"其實就已和該片總監"吳宇森"早期入好萊塢時的名作"變臉"一樣,到底男主角是Sean還是Castor,表達自我認同的混淆,才是電影重要的命題.不一樣月光裏,看似追尋過往被皇民化故事莎韻主題的情節,最後讓人感動的,反而是年邁阿公為了回歸深山部落時的落淚自白."那些年"裏,青澀的愛情夢裏,陌然回首,幻滅才是成長自我認同的開始.種種電影劇情文本中對自我認同的探求,反映出這一代台灣年輕導演的創作,都反求諸己,正面迎戰無法迴避的自我認同命題!當然電影還是電影,無法百分之百回覆歷史裏真實的客觀,但也看到這代從影者,對自我認同追尋的命題下,無法找到認同的失落處境.如賽片中對賽族馘首行為的誇大與美學化,却無視馘首行為對賽族人而言,是有階級與族群行為的民族意義的認同.花崗二郎回應一郎探求認同切腹前的回應,"切開吧!一刀切開你矛盾的肝腸吧,那兒也別去了,當個自在的遊魂吧!",或是不一樣月光裏,透過零星狀似口述又似玩笑的村民記錄,形塑出莎韻就是被捏造的皇民歷史(可是阿公在山中部落時,用流利的古日語感動流涕的向祖靈告別時,導演却全然無視帶過.反而片中北京出資拍片的過程交代的一清二楚?)是否都在表達自我的追尋,最後的結果,希冀的是解脫,而不是認同?

記憶,是可以被塑造出來的.但自我記憶的挖掘,却是成長中難以迴避的道路,九把刀把自己的年輕故事,拍攝完成登上螢幕,林導的阿信,把累積多年哥哥的真實故事,感動的呈現出來.洪家三兄弟,透過對去世父親洪一峰的電影,反思過往成長史裏對父親的疑慮,不諒解到感恩的心路歷程.透過過往記憶的追尋,達到個人或從影者對自我的救贖與原諒.也讓小品電影中,看到人性的光輝.

當然也有非常強烈批判意味的"牽阮的手",導演堅持透過對重要民主事件的敍述,搭起田醫師夫婦恩愛情感的歷程,是對台灣過往人權運動的尊敬,進而建立台灣民主價值的認同.片中對一生只認同自己土地,時時扺抗國民政府高壓統治的田醫師,對來自異鄉,有著相同民主人權價值信仰的雷震等,却能同理心尊重對待,實在是早期台灣最令人敬佩的精神,也是這段歷史裏,最值得讓人深思的價值探求.田醫師的偉大,不但讓導演堅持記錄片自主自力的角度,退回全部公視的補助,並真誠的面對創作的主題與不迴避的態度來製作動畫完成.這種台灣最珍貴的從影精神,在面對全球化和資本化浪潮下的台灣,實在讓人動容.而這些認同危機的探求,也是化蛹成蝶前,必要省思的過程.很慶幸的,社會的觀眾,透過走入戲院,給予了一定的肯定,讓自我記憶的追尋,不再是電影.歷史裏的客觀追尋,反而透過自由社會的討論,落實到真正的社會共識裏.至於得獎不得獎,己不重要,如同魏導說的,最重要的,是台灣的電影市場,老百姓的反應,才是這些導演們心之所繫.(當然個人也認為這些片子確實仍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尤其電影語言上的表現).

猶聞在耳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劉德華,在頒獎台上,曾提到了一句意寓深遠的談話,"台灣電影在最低迷的時侯,是怎樣撐過去,而現在換香港電影的低迷,希望香港影業也能撐過去."低迷時的台灣,真的撐過去的,是這些從影人堅持對電影的熱愛,以及對自我土地認同的渴望(自力自強夢想無窮的魏導,紀錄片拍到要賣金子與押農地的莊導與顏導,拿自己著作權利金自己拍片的九把刀,拍了故鄉3年,感動張作冀而讓工作室與己故林克孝幫忙的陳潔瑤,透過紀錄片"翻滾吧男孩"起家的的林育賢),也同時讓人回想起2003年香港影史最低迷時期的"無間道系列",一群為了香港電影而集結眾多卡司的自我認同追尋的大作.在97回歸,03年SARS年後時代振興之作.電影中自我與他我,一直互相對峙,衝突不斷,何嚐不是反映港人回歸後找不到文化自我的社會現象(儘管最後帶出了97回歸後的公安臥底沈澄).今年的台灣電影,又何嚐不是當年無間道III終極無間裏的2001年,最好的年代,也是自我認同危機尋找的一年.

記得1991年曾看過焦雄屏女士寫過一篇關於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芬蘭導演Paul Verhoeven的影評,認為自我認同的主題在好萊塢非美國籍新興導演中,是個非常常見的議題.反映的是非當地的導演融入好萊塢體制後,時時不斷面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辯証之中而無法自拔.後來變臉的吳宇森,斷背山的李安等,無不在同樣的環境中,找尋自我認同的命題.只是今年這電影現象,居然是發生在台灣自己的土地上,而且還不只是"賽"片(引入好萊塢香港體系應也算是另類好萊塢體制),居然同時發生在紀錄片,半紀錄片,商業片中,這樣的現象,相信對未來台灣電影的發展,一定會扮演舉足輕重的力量.也絕對會是台灣電影史裏,代表2011年的重要電影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