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7日

分享

廟裏的天使--觀李奕興專訪有感

今天在家裏看了公視的獨立物派員,其中一篇"廟手回春單元,介紹了鹿港彩繪師李奕興老師海綿寶寶創作,無意間解答了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感,為什麼有些歷史悠久的地方廟宇,其石雕,柱頭彩繪等,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圖騰如西方的小天使,內嵌於八仙過海的石柱裏.原來這些小創意及突破,都來自於虔誠的宗教信仰及匠師對自己手藝行業的熱愛,讓過去在重修寺廟與創作時,產生了互相激盪.也讓人們在參訪地方心仰中心的同時,滿足了人們尋寶的趣味.也証明台灣廟宇裏的活力,早已深刻的印烙在廟宇的空間裏.但現今的古蹟修復,到底要呈現如何的面貌?是要原汁原味(如採歐洲用科學的方式細細把大師作品一一回復),還是要採人文時代的連結精神,在古意上加入新的時代元素.這到是個有趣的修復現象的觀察吧!不過台北大稻埕的陳祖厝修復工埕匠師陳世仁說的好,若現在工藝做不到的,就不要亂動,保留它那個時代留下來的美,其它要修復的,讓現代的匠師賦予新的技術及意涵,重點是那個誠心!


西螺祟遠堂


台南城堭廟--這種風格,不知是不是受街屋洗石牌樓巴洛克風影响,在八仙石柱上雕天使


大林甘蔗崙--不知是天使還是可愛的惡魔


大林甘庶崙--這應該是泥塑天便,被嵌在水車堵之上


台南麻豆街屋,西方天使風格但稍帶點福氣,很多大正時期街屋都有天使圖黱,應是以此影响重修時廟宇的匠師創作吧!

公視:獨立特派員:廟手回春--李奕興專訪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會有小天使等的國外風格都是在日劇時代受到外來的影響才有的作品...所以只要有此種作品大都是在日劇時期重修的,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