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0日

分享

上帝旁的醫院--文貴醫院的最後1天


記錄街屋的我,很難不被這棟大正後期風格的老醫院所吸引,其特有的白磁橫帶辰吾風格交錯的英文家號的醫生館街屋,全台看來也没剩多少棟了.再加上過往很多老式建築在亳無預警的情況下,如汐止周宅就應聲拆除,也讓老建築的記錄難上加難,如同同好說的,這幾年來拆的比拍的還快,可見這個現象確實是相當嚴重.

下營的文貴醫院,縮倨在上帝新廟旁,從去年的搶救展覽到今天的拆除,其實是經歷了一段很漫長的拉拔,其地方文史工作室長達三年多的關注,到今天看到它的拆除,實令人不忍.如今事件各成員如南藝大學生,廟方,曾家,學生,文史工作室,政府,地方百姓,這樣的結果,真是有點令人遺撼,不是在地的我,只能一直提醒自己,地方文化的在地持續關懷及溝通,才是根本,當然人和空間持續對話的關係,以及屋主原先的態度,也是關鍵.不過話說回來,下營的上帝廟聚落,真是個非常獨特的聚落,其旁有著古老的古厝聚集,在上帝廟邁入台灣大廟常有的企業化經營的模式下,不只是這個醫院,看來長期會被影响到的,可能會是後面整個聚落吧!因為一旦1號拆除,後面整條玄德街軸線應也會慢慢的開始改變,看來下營的發展災難,才正要閞始,而部落聚集變化的變遷,也應該不會是在地百姓關注的議題.社區發展,文化建築保存,這次在下營的上帝面前,赤裸到無所頓形!而南藝大的學生,真的,也盡力了,至少他們還不是用破壞性的方式在表達行動藝術的表現!倒是,政府以後再次面對歷史建物被拆時,所抱持的態度,才是左右建物是否會被保存的最後因素,只是最騎牆角色的政府,它到底會站在那一邊,就要看雙方拔河的力道來決定了!最後只能說,私有聚落裏社區意識的溝通,才是扺擋任何組織利益吸引的最後後盾,而意圖保存文化資產的文史工作室及學生們,只能自識努力溝通尚嫌不足,這應是在上帝廟面前學習到的一堂課吧!


晚上的路燈,更能照出文貴醫院最後一晚的面貌!


最後一晚的文貴醫院,來了不少的民眾,有不少是來感念這棟醫生館,倒不像其一旁聚落的居民,有發展上的考量


後面保存不差的聚落,應是文貴醫院事件後,未來社區更該被關注的地方.


一大早的清晨,是玄德街旁上班上學的鄉民看見文貴醫站的最後一次機會


一個老伯專程跑來看它最後一面,邊看邊怨嘆現代宗教的質變及量變,已是現代化不可扺擋的勢力!


二個公益組織的對立,反而最大的機構政府和最小的受益者曾家,都不見踪影了!


很會演的廟方委員,和地方政府,其實大家看來都很無辜


詢問了地方人員,才知這次拆除事件,事先都己博杯過了!驚!


看來上帝和陽光好似站在工人這一方


從小住在下營當地的南藝大研究生,跟隨著拆除工人亦步亦趨的記錄著醫生館的最後一天.


最後的氣球,帶走的是如同氣球一樣隨風飄渺的保存期望,均成了空


遇到不少的同好,都跑來做這最後的記錄


怪手突兀的矗立在醫生館旁,拆除行動就要開始


在場很多老阿伯,其實在乎的是廟方買了土地却不能利用的事實,對保存街屋是讚成的.


來為文貴醫生館送最後一程的街坊鄰居,也算不少


等了好久,終於開拆了,那種感覺好像在看一場死刑犯上刑場,被大卸八塊


不過這天看到醫院被怪手拆除,當二樓的紅磚壁被拆除時,
整個灰土迷漫,嗚嗚吱吱聲作響,好像街屋在哭喊伸吟的樣子,
才發現,原來,房子也是有生命的!

延伸閱讀:
小張的部落格:用力飛吧!文貴醫院(六)文貴醫院拆除全記錄
學生的觀點
阿達碼:下營文貴醫院之塵埃落定-拆除側記(台南下營)
地方觀點
從以上二造的論點看來,問題正如我看到的,
二造本來無相干的公益團體,公親變事主(在廟方還没買這塊地之前,是廟方自己要買的嗎?)
然後最後反成為公親反而成為事件焦點,這種變化,實在是私聚落保存問題中,很常發生的現象.
也是一些保存運動者操作議題時不小心就會走火的現象,這也是我們看問題時應有不同面維的邏輯認知!

12 則留言:

小張 提到...

那一天早上,我們見過一面啊

傅鏡平 Clarence Fu 提到...

您好,我1990年看到審計部以北的公賣局廠區中有一棟造型蠻漂亮的紅磚小洋樓,位置大約在杭州北路左轉北平東路的轉角再往東一點,在我還沒來得及照像前就突然被拆除了,請問您找得到這棟洋樓的資料嗎? 謝謝!

Inhelix 提到...

你說的應該是華山和樟腦工廠中間的那棟紅樓洋樓,這地點現在為停車場'附近,你可以參考這篇http://inhelix.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07.html

http://linchunsheng.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17.html

傅鏡平 Clarence Fu 提到...

沒錯!就是這棟樓,大感謝!我本來以為很難有機會再看到它了。我當年的辦公室在杭州北路與忠孝東路口的西北角,位於18樓,記得從我動念頭要照像到拆除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現在的辦公室是北市歷史建築(延平南路45號3樓),歡迎有空進來參觀屋樑的結構,週一到週五上班時間都對外開放。

lincs 提到...

真羨慕JP兄能目睹日本樟腦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的事務室,當我知道曾有這棟小紅樓存在的時候,它早已經變成審計部的網球場了。

另外,關於延平南路45號這棟老房子,台北市文化局網站裡寫指定歷史建築的理由為「建築物外牆面以斬石子方式處理,為日治時期少見之工法」,可是這老房子是戰後才蓋的呀。

傅鏡平 Clarence Fu 提到...

我想Lincs兄可能誤會了,「為日治時期少見之工法」的意思是這棟樓在日治時期就存在,只是工法在當時並不多見。記得有人說我們這棟樓好像是1930到40年代的建築。我看過日治時期的市街圖,這個街角是幾家商店。歡迎您有空來參觀。

我之前的辦公室是日治時期的國語會館(南海路),做為一個歷史建築愛好者,我算是蠻幸運的。

傅鏡平 Clarence Fu 提到...

以前有感於沒拍到日本樟腦株式會社台北支店事務室,所以寫了一篇我愛洋樓,放在Yahoo的部落格,請各位同好指正。
http://tw.myblog.yahoo.com/jpfu0313/article?mid=31&prev=194&next=-2&page=1&sc=1#yartcmt

lincs 提到...

Inhelix學長不好意思,借用您的地盤聊天。

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有個台灣文史資源海外徵集與國際合作計畫,他們從美國國家檔案館,帶回一批美軍於1945年拍攝的台北高解析度航空照片,如果我沒看錯,延平南路45號的老房子在照片裡並不存在,所以我推論這老房子是戰後才興建。
http://gis.rchss.sinica.edu.tw/GIArchive/?p=1786

Inhelix 提到...

To JP:有關延平南路45號,我之前也一直很納悶那房子為什麼可以列入歷史建物?知到是2004年公告的,就很釋懷了.那時很多台北市街屋没名奇妙被列入,那時我就開始不太信市政府公告的街屋相關資料了.

To Lincs:延平南路到中山堂上日末留下來的街屋没幾棟,我到現在還在懷疑那棟博愛路上的嘉裕西服,搞不好立面是戰後才再重做的!

傅鏡平 Clarence Fu 提到...

兩位果然是高手,佩服佩服!我週日晚上才在龍山寺旁的舊書店看到台北市街圖,45號這個位置被3或4家店面劃分,心中是有點納悶,如果是一整棟建物,應該標成一棟才對,原來這一棟是戰後才蓋的.

美軍空照圖中很明顯的看到這一帶不少建築物都被夷平,我想有兩種可能,一是被美軍炸彈強迫市區改正,另一則是日本人主動拆出防火區(疏開).從漢口街兩側不規則的街屋散布,我想是前者的可能性較大.

Inhelix 提到...

今天終於找到資料証明,博愛路上那棟嘉裕西服
是日本時代就有了.請看以下鄧南光的第三張照片的最右邊那棟就是.

Inhelix 提到...

http://www.wretch.cc/blog/chaotang/15725016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