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分享希望在於自己,小而美的"爸媽不在家"
模煳的欄杆,看似被蒸發的人影,雙手磨蹭的聲音,
換來抵抗被體罰的偽裝與世故.這是電影一開始,如同楚浮四百擊的震撼.
開啟了招募菲傭進入家庭生活空間的序幕.
頑皮的家樂,反抗教務主任的偽裝,扺抗菲傭Teresa的飯桌.
超市裏防盜器的設局,放學後自鎖家門讓Teresa於外的行為.
再再都顯示,家樂不安的性格.
而母親就職秘書的場域,動不動就對員工提解聘離職書的公司,
每人望著老闆辦公室玻璃窗而自警.
任職業務的父親,動不動注意BB CALL的響聲,聯繫客戶與公司.
戴著保護眼鏡,拿著強化玻璃實驗時,當玻璃一碎的瞬間,
似乎正式告知,大環境的97金融風暴,時代不穏定的背景.
都在人工的噪音,家樂的暴衝,菲傭的來臨,看使展開.
家庭,看似不是導演想探討的議題,
但却透過菲傭的出現,讓家庭成員間,反而更反省,更緊密.
進入家庭場域的Teresa.經歷了家樂的斷臂意外後,
讓家樂接受了她的存在,也開始了母親吃醋的開端.
父親的失志,在車裏提及想自行創業被妻子潑冷水後.
生氣的摔掉兒子的"他媽的雞"後,開始了回歸自我與傳統價值的契機.
而抽煙事件下的解釋,讓母親與父親打開了心理的互信.
開始相信自己的過程.反而遭遇了最大詐騙集團的反思
也造成最後不再續聘菲傭的過程.
與家庭三人共同迎接新生命來臨的結局.
家庭,在現代的社會裏,到底是什麼?傳宗接代的目的,是過程,還是目的?
面對全球資本化的潮流,上班,穩定,却無法照顧自己最親近的子女.
這似乎是東亞社會的現象與常態.也是造成外籍傭人入主家庭服務的原因.
但這完全陌生的人們,完全不同文化的族群.我們到底要用什麼態度去面對他們呢?
不同的信仰,不同的飲食習慣.不同的審美觀.在同一個家庭場域裏.
埋下一步一步的差異衝突與階級的誤解與歧視.
這些誤解,透過導演對影像元素的掌握,讓本來一部可能是說教嚴肅,或言而無趣的主題.
變成一部讓人可以細細品味家庭衝突,但又暗藏關心與愛的小品.
斷臂後,透過了水的元素,讓家樂如同洗禮一般,接受了Teresa在家裏的存在.
滿肚子火的父親,在家門外樓梯口壓抑的抽煙,
却在後面抽煙誤解事件中,解放了自己,坦白了妻子.
懷著大肚子的妻子,担負了肇事不斷的兒子,與火大茫然的老公,
委居公司而動彈不得,好不容易相信自己,加入了激勵課程的組織.
没想到戴上面膜的一剎那,仍發現希望在於自己,仍是騙局一場.
現實,永遠殘酷,研究樂透中獎機率的家樂,可以協助教務老師,中得頭獎.
却無法協助母親,Teresa,取得頭獎,留下Teresa.
在97金融風暴的陰影下,高樓自殺的印象,轉換成葬禮吵死人的葬樂.
墳墓區的景像.如同金融海嘯後的廢墟般,讓人難以入目.
但在親情的關懷下,阿公的祝福,推車後的團結,讓母親看到了自我家庭的疏離.
一切的一切,在最後機場前的口紅禮物下,母親得到的釋懷.
而本來一直認為菲俌頭髮很臭的家樂,剪下了Teresa的頭髮,接受了要離開的事實.
若說"我的意外爸爸",勾起了小時回父母家的畏懼回憶外.
那這部爸媽不在家,似乎讓我想起了小時在圓環巷裏,無法無天的祖孫回憶.
而同為雇用外傭盛行的台灣社會,看完這部小而美,又飽富電影元素的家庭電影時,
也應該好好思考,台灣的社會,到底透過了這部片子,看到了什麼是台灣電影該有的方向.
而每到假日台鐵各車站與火車內,已如南洋世界文化展示場氛圍的台灣,
到底給了這些異鄉人,多少的尊重,與怎樣的場域呢?
新加坡電影,看來,已經開始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新加坡了.
而台灣的電影,看來,在資源大力支援下,也開始不是我們心目中的台灣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