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

分享

老台灣庶民文化的活現--台南西門市場

DPP_0014
自從上次去拍了台北三水市場,就對那種尚未被政府機構魔爪侵入的老菜市場情有獨鍾,一方面這種傳統菜市場可以看到台灣在地的傳統食材,不同小攤的吆喝販賣聲外,還有那已服務在地人味蕾數十年的的周邊難忘傳統小吃攤,及最重要尚未被整新重建的市場建築或老街屋.而身處台南的西門市場,就是南部少數擁有悠久歷史,至今還在服務人群的市場,但更重要的是,那些老市場裏的建築,還保留在那兒没有走味.

會發現它,是因為2008年看到新聞報導這個西門市場有要整建的消息,突然看到那個碩大的西市場側門口,一付老態龍鐘的姿態,讓人於心不忍,也讓我想起台北小時侯下課回西門町時一定要經過的台北西門市場(現己整新改為紅樓),那種地上濕濕答答的感覺,加上市場靠路邊的一些布店及門口的紅樓戲院及元香火煱店,頓時間好像讓我回到了30年前還未整新的台北西門市場場景,就想一探究竟,看能不能搭著這個時光機,回到30年前的台北西門市場情景裏.

果不其然,台南西門市場,堪稱現階段台灣最有活力也遺留最多庶民生活場景的菜市場,被荒廢的西市場,可以看到日治時期的入口的圓拱山牆,內又可以看到50/60年代人去樓空的肉販攤位,和老式的味精醬油廣告看板,而從西門路口入內的布莊店,更可看到現在紅透半片天不同種類各式各樣的台灣傳統紅花布,再加上後段幾攤著名到不行的鄭記魚土魠魚羮及江水號八寶湯,讓我本以為只是拍照的心,頓時間多了些品嚐在地小吃的興緻.

這個1933年再重建的老市場,歷經戰後的繁華,到如今邁入没落,但隱約還可以看到往昔熱鬧的景象,西市場入口宏偉的馬薩屋頂及老虎窗,以及半圓山牆,可算的上是當時最華麗的台灣市場,而今一開始為了要整建,市政府先在西側先建立了淺草青春新天地,以先預備安置舊市場裏的商家,不過看來效果不彰,並没吸引太多商家進駐,但可喜的是,地方政府也並未強置安置,反而從善如流,以不動的現狀,來回應遷移意願不高的商家,也讓這個市場,至今還能保留庶民文化消費的人氣,讓這些老商家還能維持在舊市場裏繼續營業,對照原來庶民盤据的台北西門紅樓,大稻埕圓環,現今"慶咔抓没條"的艋舺剝皮寮,台南市的庶民真是令人羨慕,這種活生生庶民,空間及建築關係的充份尊重,我想是長期被外來人口佔據的台北市所不能比擬的.每次前往台南,就讓身為老台北人的我,羨慕不已!

DPP_0010
從西門路入口進入,都是在賣布的布莊

DPP_0003
販售現在台灣最火紅的台灣傳統花布

DPP_0002
花布現在延伸出很多不同的顏色及種類,目不瑕給

DPP_0005
天花屋頂上的老西服招牌

DPP_0007
老式木門,不知是什麼機關在裏面

DPP_0008
看到這個"榮盛行"的老店面,心中只有感動

DPP_0009
整個西門市場最令我矚目的建築元素,圓形露天天窗

DPP_0013
自然的採光,好像百貨公司的鐘形滷素燈,行人快要成了模特兒了,真是超現實的打燈術!

DPP_0015
聽說為了下雨防水,過些陣子會加透明塑膠蓋,不知效果是不是會一樣的迷幻.

DPP_0016
二樓上的汎黃瓷磚及屋頂木構

DPP_0017

DPP_0019
市場內的路燈

DPP_0021
另一側的方形天窗

DPP_0023
布莊區逛完後進入另一神奇區域的通道

DPP_0025
被癈棄的菜市場

DPP_0028
規模還頗大,看來比台北艋舺三水市場還要大

DPP_0030
高挑的屋樑,仿弗在敍說另一個時空不同的空間及庶民的生活

DPP_0027
後段殘破的空間

DPP_0026
這應是過去賣水果的攤販

DPP_0056
双山的寶號被嵌在鐵框裏

DPP_0057
寶號及招牌還高掛在鐡欄上

DPP_0047
市場裏油塩醬酢的老招牌,讓我頓時間回到了小時侯台北市西門市場的年代,真是有够像.

DPP_0029
小時非常熟悉旳味王味素,味全牛奶的招牌

DPP_0048
日治時期的跨拱形木窗及停留在民國91年的日曆

DPP_0049
童趣的拖拉庫及塗鴉

DPP_0046
打擾了正在睡午覺的花貓

DPP_0053
馬薩風格的木造出入口

DPP_0055
過了這個剝落綠漆的木門,是該回去原來路線的時侯了

DPP_0040
這個馬薩風格的西市場大門,是我在拜訪前對西門市場的印象

DPP_0041
荒癈市場的尾端,就是這個半圓拱大門了

DPP_0062
另一通道的菜販及攤位

DPP_0063
應也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實木攤位

DPP_0071
林榮三肉舖,怎麼自由時報的創辦人何時變成是肉販呢?

DPP_0065
這一區西市場的攤位還算是較有人氣的

DPP_0066
夕陽西下,最喜歡抬頭看屋頂,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DPP_0068
已下班的攤位

DPP_0070
老市場的況味,拍多少張也不閒累

DPP_0072
再回老通道

DPP_0075
這次換賣毛線球的店家,好久没看到這種風味的老店

DPP_0076
進到了小吃區,這家福榮小吃店的乾麵和綜合湯不錯吃呢!

DPP_0077
看來癱患了的區塊,在西門市場裏還真不少

DPP_0078

DPP_0079
真是四通八逹的菜市場,有點像馬祖當兵的坑道,一進裏面,可還真分不清東西南北


西門市場故名思義在西門路旁,西邊淡藍鐡皮區塊靠近國華路的就是淺草青春新天地,鄭記魚土魠魚羮就在國華路新天地旁市場入口處没多遠


檢視較大的地圖

延伸閱讀:
台南西門市場修復再造計畫:

看到西門市場日治時期重建完成的模樣,就想到台灣的很多菜市場,因疏於管理,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印象,對照起來天壤之別

http://www.5819375.idv.tw/phpbb3/viewtopic.php?f=5&t=11399


西市場:

少有的市場華麗拱門,裏面已是少有商家繼續營業,也是這一次癈壚般拍攝的好景點.
http://map.tncg.gov.tw/sceniccommerce.aspx?id=89



傳統菜市場也有春天:
非常担心的現象終於發生,若政府補助菜市場的態度是功利導向,那只能說還不如不整修來的好,菜市場的老商家,老食材文化,是超商没得比的,像我們這種上超商上到最後,不管菜市場硬體建築多老舊,都還是回到了菜市場來採買,原因無它,超商大賣場的菜根本不能和菜市場比,菜市場没落是因為社會就業結構改變,商家訊息没有被宣傳,真希望政府不要再亂搞菜市場了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9306&p=1

11 則留言:

Benson, 米粉 提到...

這帖看得真舒爽!讚!

狡猾的狐狸 提到...

感謝印兄不嫌破舊,拍了這些很棒的照片。
台北市其實應有數量甚多的日治時期古建物,
可惜掌權的不珍惜。

狡猾的狐狸 提到...

台南西門市場和林百貨的預算都在去年被中央刪掉
林百貨後來從文建會申請到預算一半經費,已於年初動工
西門市場預算大概沒了下文,只好做無米之炊

印海寺的奇想如是說 提到...

台北的日治建物保存良好的現多為政府機關行號,這種庶民的没多少個,其它都是街屋,我欣賞的是庶民,空間,建築的關係,這樣才能保持的長長久久,只靠政府的預算,是很難長久的.在拜訪西門市場時,聽到商家都無意遷離,頂多只想政府幫忙維修而已,這種庶民的自覺,很是羨慕,那怕遷移造成老店或老攤停止營業,都是一種損失,有去過京都市中心3/400年的錦市場,就可以感受到老菜市在時間的累積下,散發的活力是台灣很難想像的.

Nick_du 提到...

好像三十多年前的舊永樂市場,午後豬肉攤貨架上是襁褓中的我的大木床,總盯著橫豎參差的木頭屋頂結構沈沈睡去,你的照片使我模糊的記憶忽然明朗了起來....七十幾年改建之後,老爸生意大不如前,全家生計為之動盪,很多老市場的攤商就毀滅在市政府粗糙的改建計畫中。

Inhelix 提到...

老杜:菜市場這個議題是你的地盤,不好意思啦!最近是可以看市場這個議題是有被關注的現象,但是方向要嘛就是重視報導那攤好吃(一般節目或美食雜誌),要嘛就報導那裏整新績效好等(天下商周),很少有看到細心在討論食材和地方,市場和文化及地方空間的關係的內容,就好像台中第二市場可能以前是中部最有名的香蕉集散地等,不過說實話,炒吃的是有助小攤的生計啦,但也是該回來關注這些空間/地方/文化關係的時侯了!

judy 提到...

你的照片拍的好棒~!
讓我想起以前在那裡生活的回憶.身歷其境!

Inhelix 提到...

這個菜市場,是台南的寶,台南人要好好愛惜它啊!

清秀佳人 提到...

你好:我是西門商場裡的店家之一,看到有人介紹這邊~真是開心!
你這邊介紹的西門市場,有分西門商場跟西門市場兩個部分,販賣布料的那區是西門商場,包著西門商場的L型市場才是西門市場,你拍攝的圓形天窗,是約40年前火災後重建的部分,不用一根釘子所建造的檜木山型屋頂,才是日據時代延留下來的建築。
西門市場的確趨於沒落,但是西門商場經過一段沈寂,目前慢慢的又蓬勃發展著,是中南部最大的布料集散中心。
台南市政府在幾年前確實想要重新整理這個地區,所幸不是強硬拆除,而是趨向風華再現的重整,但是因為經費不足與一些原因,暫時擱置,希望有一天市政府能重新啟動整建計畫,讓西門商場市場能有再次發光發熱的一天。

Inhelix 提到...

每次進去裏面好像是迷宮,也曾找過資料查詢其結構,仍無所獲,不過您所提的圓形天井,是戰後才蓋的,倒是很好的資訊.

半島鏡頭 提到...

您好,我是半島鏡頭的版主,我的文章 http://blog.xuite.net/linjim3/photo/60132739 中提到你這篇介紹,跟您報告一下,您介紹得真好,也夠完整,謝謝您。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