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9日

分享

華山台北酒廠



八德路華山的這個區塊,是我高中時上課時必經之路.不論是專賣局台北酒廠,光華商場的光華橋.八德路上的浸信會.還是建國啤酒廠.幾乎是那時天天會碰到的景色.經歷了台北鐡路地下化及都市更新,昔日的建築也漸漸的失去了原有的印象,隨之而來的地區文化轉型及產業發展的丕變,己經造成了一定的地貌衝擊.也讓我懷著記錄的心情,一個一個把陪我度過慘淡年輕歲月的樺山町.好好的做一次整理.

彼鄰樟腦精製工廠旁的華山文化園區,原為台北酒廠,1916年創立,為芳釀株式會社的酒造廠,1922年總督府實施煙酒專賣予以收買,成立專賣局台北酒工廠,以生產米酒及再製酒為主.其後1945年政府接收後於1949年正式改制為台灣省菸酒專賣局台北第一酒廠.因研發各種水果酒,而有水果酒工廠之稱號.1987年因水污染問題及地價昂貴.轉到遷廠到林口工業區,才讓酒廠畫下近70年的製酒歷史.

在現存的建築中,毎人以四連棟,水果工廠及高塔區為最主要關注的對象.因為其建築語藻也是充滿了我最喜歡的ArtDeco風格.那種簡單幾何圖形的樣式,實在很令人著迷,而屋內因釀酒器材的體積所將就建造的樓板.則營造出裸空的通透空間,確實也幫整個空間創造出更無限的可能.而這一次的拍攝經驗也是少數可以享受完全天空淨空的快感.不過不幸的是園區旁的大樓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跡像.若再不快做記錄.保証以後又是看到四處都是高樓大廈的新古蹟了!

不過這塊區域開始受到大家重視,要推從文藝界開始爭取保留到現在成為以設計文創發展為中心的華山文化園區.這十多年來在園區裏舉行的文藝活動都造成台北文藝界的一定迴響,其對台北文藝及文創產業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教化及共鳴,讓大家對該區域的發展給予極高的期望及信心.這種由下而上民間社會所發啟然後徹底影响政府單位的個案,實在是台灣很典型的社區及地方再造的好案例.尤其最後導入文創的發展,著實徹底影响不只台北甚至台灣對閒置空間的再規劃提出了另一種方向,這也更証明了一件事.只要民間做夢的能力在,一定可以改變事情.


華山高塔區

方型半圓型及三角型構成的高塔屋頂

高塔的側門

高塔區的側窗及斑駁的牆壁

精彩的高塔區正面窗戶及牛井氣窗

牛井氣窗





廣場一景





水果工場裏的玻璃窗

水果工場裏的樓梯

四連棟

四連棟的立面

四連棟的立面屋頂

連棟中的過水裝飾紋

紅酒作業場旁的走廊

走廊旁廊柱上的接腳

巧遇施工中

烏梅酒廠

標準ArtDeco風格的氣窗

米酒作業廠的側牆

斑駁的側牆及窗戶.氣窗

"公賣局員工專用"

再製酒作業廠屋頂

排煙出氣孔

走道





煙囟

米酒作業廠大門

google空照圖,一看就知華山被新生北路高架及後面的北平東路切割為好多塊


檢視較大的地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