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6日

分享

洗衫的阿梅



那天走在赤峰街上巧遇杜外科,自小為老爸指定的家庭醫生館,對我而言意義非比尋常.小時白血球症的救命恩人,和二姐在此看病的影像,一一浮上心頭.不過倒有一人浮出來的背影,印像深刻,就是小時侯每天陪我在亭仔腳的阿梅姨媽.

阿梅姨媽很是辛苦,據外婆述說,阿梅的老公很早就過世,為了要撫養手上小孩長大,在圓環巷口,靠著幫附近鄰居洗衣服來養活手上的孩子,所幸兒子都很成材.總記得大約是下午,阿梅姨媽提著一堆待洗的衣物,以及大大的鋁製洗盆(大到可以來幫小朋友洗澡),走到亭仔腳柱仔邊,打開水龍頭,開始洗衣服的一天.每次看到姨媽蹲下來一整天,先泡衣服,再以桑文和鬃盧仔刷洗衣物,一洗都好幾個鐘頭,洗後的衣服也都吊在亭仔腳竹竿上,第二天等它晾乾後等阿梅姨媽來收.每次姨媽一來,她總會先問我你怎没有出去"七逃"(繞跑跑去抽黑布袋仔).有時更有趣的是,管不住我的外婆,常怕我四處亂跑,就罰我要坐在門口的矮板凳上,順便要一旁在洗依服的阿梅姨媽幫忙顧一下,和我是好朋友的姨媽,大部份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讓我常常成為這南興街上如小遊俠般的野孩子,玩的不亦樂乎.

記得外公外婆要搬離圓環之前,最後一次看到阿梅的背影,在幽暗的電火球下,人流稀疏的亭仔腳,蹲在柱邊洗著衣服,當時的阿梅姨媽已患有很嚴重的"翹龜".外婆那時常要我對姨媽要有禮貌,外婆忙時,姨媽也曾照顧過我,而阿梅姨媽的身體,也漸漸的無法再洗多少年的衣服了.没幾年,記得己升中學的秋天,和老爸帶著阿媽去杜外科看病,正好在掛號門口的椅條上,遇到穿著鐵衣的阿梅姨媽坐著和他的大兒子等著領藥.聽醫生館的男護士說,他大兒子很孝順,每星期都會帶她媽媽來看病,看著阿梅姨媽低著頭慢慢的走出醫生館,那是我最後一次看到她的背影,好小好小,看著看著,又想起小時侯亭仔腳洗衫的阿梅,常陪我渡過無聊的傍晚.她的背影,很難讓人忘記.


杜外科,己成黑手汽車零件廠的倉庫,一側的雨庇出挑,仍可見早期洗石渦捲托架的裝飾痕跡.時光歲月的殘酷,在没有未來的歹鐵街裏,更顯不堪.

8 則留言:

狡猾的狐狸 提到...

我也想起從前來家裡幫忙的洗衣婦
也是坐在腳桶前洗罷 很辛苦的工作
洗衣機普遍後這行業漸消失
都是家裡有苦衷的女人才出來做這辛苦的工作
被機器取代失去生計時想必感覺很悲哀

Inhelix 提到...

蹲在洗衣板前,洗衣服伺大人的背影,是時代的背影.
對我們這一代曾親眼看過的人,很難忘記!

Nick_du 提到...

小時去哲宇家玩總是從他家窗戶看到鐵路另一側的杜外科招牌,那個“杜”字是我最早認得的國字之一。
現在附近漂亮小店林立,再過幾年赤峰街不知會變什麼樣子。

Inhelix 提到...

剛認識你們倆時,我的白血球症痊癒不久.那時還以為杜外科的杜醫師和你們有關係,讓我有點怕怕咧.

Nick_du 提到...

那時活跳跳的 看不出大病出癒

Inhelix 提到...

休學在家養病快二個月,出來當然活蹦亂跳!

MBmore 提到...

每次經過杜外科都對這棟建築念念不忘,幻想著哪天能把它改造成工作室,但維持它原本的建築美感,讓赤峰街的傳統巷弄建築持續發散它的魅力!希望它不要在未來被”都更“掉~

Inhelix 提到...

現在這個赤峰街,已經不一樣了,也還算不錯,至少是自然而然的演化過程的街町味道.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