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
分享青韻流動---鶯歌青瓷特展
青瓷清雅的美感,是許多瓷藝愛好者的最愛.
而自己對青瓷的喜愛,在前年外公的煙灰缸文章裏,
已敍述的很清楚,而近期鶯歌陶博館的青瓷特展,
則應是自2006年故宮雨過天青的青瓷展後,另一次大型的青瓷展.
不同的是,這次不僅展出古代中國,韓國,日本早期各朝代的傑作,
更將視野放在現代日本,韓國,台灣,中國四地,近代藝術家的創作呈現.
想以古代現代東亞各國對青瓷的發展,做概括性的介紹.
可見陶博館對青瓷在台灣現代發展的引介上,善盡做為陶瓷工藝博物館的責任.
青瓷的起源,眾所皆知來自中國,最著名的首推北宋時期的汝窯,
但另一典型的高麗青瓷,在中國美學的影响下,並不被重視,也不被視為主流,
其青瓷上彩繪典雅的高麗祥鶴與花草,是研究高麗青瓷世界裏,重要的圖騰.
而發光發熱的高麗青瓷,隨著16/17世紀的來臨,被遠征高麗的日本豐臣秀吉軍隊,
帶回不少高麗的陶瓷工匠,開啟日本青瓷時代的來臨.
而台灣的青瓷陶瓷技術,則始自日本統治台灣的時代,邁入新的陶藝時代.
若論這次會展,古代青瓷展的部份,
確實不如故宮之前的青瓷展,重心放在北宋琥珀色的汝窯來的轟動.
而高麗青瓷的物件,也不如日本大阪青瓷博物館裏,精細高雅的祥鶴長頸瓶來的驚豔.
不過擴大視野的企圖心,也讓欣賞青瓷的入門者,看到早期東亞青瓷發展的差異性與多元趣味.
也讓民眾不再以為只有北宋汝窯,哥窯或中國的青瓷才是正統的迷思.
至於現代青瓷作品的展覽,就顯得有趣許多.
參展的四個國家裏,參觀者可以清楚的看出出不同地區的匠師,對現代青瓷不同的思考層面.
最精彩的首推代日本的匠師,針對青瓷不同的技法,開片大小,形式,裝置藝術等應用,
做一次完整但却又細緻的表現,讓人看到現代陶瓷大國的日本,技術與觀念,仍是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讓人驚奇的南韓,新一代的匠師和藝術家,不僅表現出不同於中國青瓷傳統,
保存高麗祥鶴青瓷的技法與表現.而且順應現代社會對青瓷不同的需求
呈現出不同面向表現與形式的可能,讓高麗固有的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做一次巧妙的結合.
展示裏的"Nike"作品,就是最讓人深刻的作品之一.
更且不同青瓷的裝置藝術,也讓人不得不佩服新一代的韓國人,勇敢衝撞傳統,探索現代的企圖心.
現代中國的作品,則展示出純粹匠師延續過往傳統的形式,以及才剛開始要摸索現代的可能.
没有古代的典雅與工匠藝術的細緻,但又卡在踏入現代學院派的理論範疇之中,
讓人感到有點找不到方向的感覺,這或許也和偉大傳統文化下,龐大的包袱不知如何轉變有關.
心之所繫的台灣作品,其實最想看的,是林葆家的作品,
久仰大師的胭脂紅繪手法,終於在這次會展中親眼看到,實在讓人欣喜.
而其它展示的匠師,也都是台灣當今鑽研青瓷己久的名家.
只是在台灣商業主義功利掛帥下,不少都是茶具瓷盤的作品.
讓人有種毫無方向,只顧商業與發展的媚俗風格.
不知是好作品没上場,還是在現階段重視文創發展的氛圍下,
費時又需心思的工藝文化,只剩下產業結合與重視報酬率的表面發展上.
看看別人,想想現在的台灣青瓷發展,
實在很想說一句,"台灣真的要多多加油啊!"
參考資料:以下均附有詳盡的圖片.至少還可以一一比較,練練眼力!
鶯歌陶博館己閉幕的青瓷青韻流動特展
http://exhibition.ceramics.ntpc.gov.tw/celadon/a_products_00.html
真正喜歡青瓷的,一定不會錯過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印老這篇
感覺火力沒有全開
真不過癮
没全開,是因為最近非常無力,真是没法開哩!
張貼留言
請非Google用戶「留言身份」請使用「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唯勿匿名,以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