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前的三板橋,是日本官員在台的重要墓園,不僅著名的明石總督和乃木之母曾埋葬於此,當時還包括不少的逹官商賈,均埋於此地,形成北台灣僅次於台灣神社的重要場域.僅就自日本時代"台灣日日新報"上所見之內容,來看究三板橋在日本時代的重要性及興起.也讓自己對最近遷回乃木之母及明石總督的鳥居現象,有更深的了解.
墓園應自日本時代1895年就已存在,和位於圓山公園旁的陸軍共同墓園一樣,担負日本在台死亡士兵等的墓地.其上並没有什麼建設,秋天一到荒草漫漫.1896年12月27日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之母過世始埋於三板橋,開始三板橋墓園成為僅次於台灣神社的重要場域.而後1897年始建葬儀堂,由曹洞宗的佐佐木珍龍氏募資成立,但於1898年完工前遭暴風破壞.

明治40年(1907)3月,葬儀堂完工,其經費6300圓由崛內鶴松氏負担,建築為八間九間之木造內地堂宇式,正面唐破風,本屋軒高,18尺週圍錣軒高12尺,屋瓦為日本瓦,6月共同墓園整建完成,打通勅使街道(此即為現今之晶華酒店),其道路二側種滿相思樹,以及構築下水道,葬儀堂可容納500人,並於6月舉行祭祀,由其共同墓地管理者,台北廳長從五位佐藤友熊主祭文.
火葬場則於明治33年(1900)二月為文武街淵上鄉右衛門所創設,39年3月佐藤廳長接手.因市區發展及設備老舊,移轉至大加蚋堡中庄仔145町地位置,於明治42年(1909)10月起工,明治43年(1910)7月完工,工費15000圓,白蓮舍藤井設計,其位置東北二百間,中庄仔庄42番地並改火葬費為一等16圓,二等12圓,三等9圓,而東北五町中社仔庄14番地火葬窯,建築費10000圓,建坪40坪.

乃木遺髮式於大正三年(1914)3月11日於葬儀堂舉行
先前由木村匡氏出京,携出遺髮自神戶二日出帆抵台,葬於乃木之母一旁

大正八年(1919)明石總督去世,依其遺志葬於三板橋
墓地工事,南北十五間,東西十間百五十坪,擴掘丈餘深上數尺埋以石砂.
後用三合土造穴,長八尺五寸,幅四尺五寸,左控大葬場,右臨葬儀堂
日本主台50年期間,每年的12/27均為乃木之母舉行祭祀,而明石元二郎則於10/28舉行祭典
當然其間還包括首任民政長官水野遵忌典,和乃木希典的遺髮祭典等
皆於三板橋的葬儀堂舉行,日日新報在1911年也曾把葬儀堂當成台北7座重要的寺院建築之一(當然也和教化有關)
可見這座葬儀堂為當時三板橋著名的堂祀建築.

1945年台北大轟炸空照圖裏,公共墓園右側那一塊,應該是明石原二郎的墓地
(之前百年的三板橋共同墓園(1)的位置有誤,因為據日日新報報載明石墓園,
"左控大葬場,右臨葬儀堂",只有這個位置合乎其敍述),而一旁跨過瑠公圳的路上,遠方就是上所述及的火葬場
(依新報裏的描述,火葬場體積較大,三層樓建築,所以個人傾向遠方的為火葬窯,現址為中油加油站者為火葬場)
只是不知那一個是火葬窯,那一個是火葬場.

1945年美軍地圖,很清楚的標示火葬場為Crematory,是較遠的那一塊

感謝林小昇的資料提供,來自昭和13年,台大圖書館數位化資料庫裏,可以看到火葬場應為現今台北市勞工育樂中心
資料來源:
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detail.jsp?dtd_id=32&id=3294&4&pk=seq&showlevel=2
上圖為現今Google中山區地圖
遠方藍色的為火葬場,是現今的台北市勞工育樂中心
至於紅色現為中油加油站的,則尚待再詢查.
而原為葬儀堂的地點,在公園尚未拆遷的戰後
葬儀堂曾為民營極樂殯儀館,現已為公園停車場出入口

感謝林小昇的資料提供,來自昭和13年,台大圖書館數位化資料庫裏,可以看到以前葬儀堂的模樣
資料來源
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detail.jsp?dtd_id=32&id=3293&rownum=16&pk=seq&showlevel=2
上圖為"高井氏所揮亳之"故台灣總督府台灣司令官正三位勳一等男爵明石元二郎之墓"之石碑
其殘礎現存於台灣文獻館,詳見:台灣文獻館 斷碑殘礎憶明石
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12&AID=20920100302更新資料:感謝HANK兄提供的資料
《臺灣の山林》第132號 p.69 1937-04-01,
由臺北帝大農林專門部志水守道所寫的一篇"
臺北市三板橋共同墓地の現狀と之が改善に關する卑見"裏
有手繪的三板橋公墓地之草稿,其中可以確認日本時代葬儀堂就位於現今岳飛雕像一處
而NO39,NO40右側的建物,仍有待進一步的察証!

1937年三板橋共同墓園手繪草稿

1945年美軍三板橋共同墓園空照圖
-----------------------------------------------------------------------------------
參考資料:
整理日日新報三板橋共同墓園之相關資料如下(時間1895-1920)
1.明治30年,1897-1216,共同墓地葬儀堂建設意旨及募集金之緒言
其曹洞宗的管理者佐佐木珍龍氏之許可,特募集資金
描述成立之原意,為原本墓地茫茫荒草,特建葬儀堂,以便有人打掃處理事務
儀堂建築費預算500圓,葬儀堂內葬儀之相關物品器材200圓
二年內堂內工作人員衣食費220圓,建築中及前後之雜費80圓
文中列出行義捐金的各軍官列表
2.明治30年,1897-1217,保存積金方法
6000坪的基地,其中2000坪為葬儀堂,庭園及所需之道路,4000坪為墓園,一人墓地為半坪,可容納8000人
保存金分為甲乙丙三種,甲地為2圓,乙地為1.5圓,丙地為50錢
文中列出行義捐金的各軍官列表
3.明治30年,1897-1219,保存積金方法
文中列出行義捐金的各軍官列表
4.明治31年,1898-0807,葬儀堂的破壞
描述葬儀堂曾於1897年12月開始發起興建,終於將於8月中旬完工,孰知8/6的颱風,讓所有努一切化為烏有
5.明治31年,1898-1230,兒玉焚香乃木之母
兒玉至三板橋焚香乃木之母,佐佐木珍龍本人迎接之
6.明治32年,1899-1227,
藤田軍醫正,木村事務官,執行乃木北堂三周年忌
7.明治33年,1900-0113,火葬場之新設
火葬場500坪,本為小南門外,共6000圓,以大阪八弘社的模式興建,
其新型的火葬設備,導入貯水的過濾來減少臭氣之產生,以減少工作人員的喪生
7百多位工作人員中,有86位死於MALALIYA或腳氣病
8.明治36年,1903-0311,
淵上鄉右衛門氏(本願寺)於明治33年開始著手,明治34年4月由34銀行接手而後於34年11月江夏勘左衛門
以一個月30圓來向銀行租賃經營,直到明治35年由十人創立台北永壽社才始進入火葬場經營
台北永壽社成立之初資本額一萬圓,期限為明治35年7月到明治64年6月(共30年期約)
其火葬費分為12圓,9圓50錢,5圓三等,其中薪石油費用1圓50錢,火葬場苦力二名60錢
死亡者較多的月份為六月七月八月,較少的月份為9月到3月,因為涼爽天氣自然流行病較不容易
以百斯篤赤痢虎列剌,風土病(麻列利亞腳氣,肺結核為多
9.明治37年,1904-0116 台灣人火葬之嚆失
因本地人不喜火葬,加上畏懼百斯篤疫情告知官員恐遭處罰,所以本地人少有火葬
艋舺蓮花街百六十番王代修,52歲,因胃腸病死亡,遺言希望於三板橋火葬場火葬,後經舊街派出所認可,
是為本地火葬第一人.
10.明治40年,1907-0302 齋堂建築
三板橋共同墓地內的葬儀堂,6300圓由崛內鶴松氏負担,為八間九間之木造內地堂宇式,正面唐破風
本屋軒高18尺週圍錣軒高12尺,日本瓦和葺內部,預計三月完工
11.明治40年,1907-0607 三板橋共同墓園落成
墓地修改和葬儀堂之整建0608完成,此次修改,打通勅使街道,其道路二側種滿相思樹,以及下水道構築
葬儀堂可容納500人,接受神佛道,勿論基督
12.明治40年,1907-0613 共同墓地管理者祭文 台北廳長從五位 佐藤友熊
13.明治40年,1907-0814 登載照片
總坪數3372坪,費用6055圓,墓數1428座,右方之為納骨堂
14.明治40年,1907-1011 登載照片
淵上鄉右衛門氏創設,後來34銀行接手一萬借出,
15.明治42年,1909-0704 己成立14年之墓地
內地人火葬人數統計 共489人
34年-55人 35年-64人 36年-76人 37年-65人 38年-66人 39年-75人 40年-81人
16.明治42年,1909-0615 水野遵行政長官十回忌
17.明治42年,1909-0802 火葬場建設計畫
18.明治42年,1909-0918 火葬場建移轉
因市區發展及設備老舊,預計移轉至大加蚋堡中庄仔145町位置,預計來年二月完工
火葬料為一等15圓,二等7圓50錢,三等5圓
19.明治43年,1910-0225 台北之寺廟 葬儀堂
明治33年二月火葬場為文武街淵上鄉右衛門所創設.34年3月34銀行流當,39年3月佐藤廳長接手
明治43年改築現在場所,東北二百間中庄仔庄42番地,工費15000圓,
現改火葬費為一等16圓,二等12圓,三等9圓
而葬儀堂39年起工,建築工費6000圓,山本覺山氏筆題天門字樣
已有636人埋葬於此
20.明治43年,1910-0334 三板橋火葬場 白蓮舍藤井設計
21.明治43年,1910-0412 火葬場
東北五町中社仔庄14番地 火葬窯 建築費10000圓,建坪40坪
22.明治45年,1912-0421,火葬場
經費10940圓 明治42年10月起工,明治43年7月完工
12000圓由台北廳買回經營
火葬場有三層,上層為忌拜,中層焚燒,下層火葬
23.大正二年.1913-1004,乃木將軍之遺髮
遺髮放置於三板橋母堂壽子之墓側埋葬,建立碑文,
木村匡氏出京,遺髮携出,自神戶二日出帆乘亞米利加丸六日可抵台
24.大正三年,1914-0311,遺髮儀式
擬於葬儀堂8點舉行,9點遺髮到,在鄉軍人會台灣支會長平岡少將忌文
25.大正三年,1914-0314 乃木建碑氏
26.大正八年,1919-1027 明石總督去世
死於1024死於福岡
29日乘亞米利加丸號到福岡發門司,於1日抵基隆,汽車入東門官邸,
27.大正八年,1919-1030 明石總督去世
墓地工事,南北十五間,東西十間百五十坪,擴掘丈餘深上數尺埋以石砂.後用三合土造穴,長八尺五寸,幅四尺五寸
左控大葬場,右臨葬儀堂
遊行路線:出總督邸,過新府衙,師範學校角,南門,附屬小學校,東門,赤十字病院,前台北廳衙前街派出所角
府前街,新高堂角,新公園.儀式在新公園,公園東入口,出台北醫院西畔,日之丸館角,大正街,以至墓地
28.大正八年,1919-1103 明石總督去世
文書課高井氏所揮亳之"故台灣總督府台灣司令官正三位勳一等男爵明石元二郎之墓"
葬儀捧至串之民間代表,辜顯榮及櫻井鐵太郎台銀頭取
29.大正九年,1920-1028 明石總督週忌
總督府總務下村宏, 526正式再次著手修墓,於1015完工,週忌時上祭文
台灣文獻館 斷碑殘礎憶明石
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12&AID=209